新闻网讯 “抓内涵,促就业、保稳定”是我校年初确定的全年三大工作任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校紧紧抓住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这一契机,认真分析形势,科学制定对策,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抓手,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建立和完善了以“校级招聘会为平台、院级招聘会为主流、专场及周四职场为补充”的就业市场平台,形成了政策积极引导、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措施跟进有力、全员参与就业、全方位助推就业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开展市场建设、职前培训、创业就业指导、特困生帮扶等活动,就业工作成效凸显。
政策引导及时
就业是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学校始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就业政策,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青岛大学关于做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和毕业生需求形势调研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2009届毕业生就业促进月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09届毕业生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的意见》。结合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学校适时地调整了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流程,将就业工作的重心由原来以职能部门为主下移到学院或专业系,把重点放在学院学科专业上,充分发挥学院、学科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院、学科与同行业、同专业的联系,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力。这一调整,一方面强化了学院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调动了学院促就业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形成了全员参与、人人有份的就业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为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搭建了更直接和快捷的平台,工作流程上大大方便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和选用,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多元性和灵活性。
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各项工作的监督考评,校、院两级共同携手,使我校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
深入调研分析
以学生工作处为主的相关部门,对我校毕业生的实际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梳理和确定出工作重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相关部门结合往年经验和调查分析认为:我校8000余名毕业生中,约有23%通过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等途径继续深造,约有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继续复习考研或暂不就业,对其他约67%的毕业生则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工作。根据调查分析和市场需求变化,在这约67%的毕业生中,有七到八成左右的学生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和勤奋努力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约一成左右学生通过选调、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政策谋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其他部分学生因就业心态或其他原因可能暂时无法实现就业,但通过转变就业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入调查的同时,就业服务部门深入社会调研,多次召开社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劳动人事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请他们就学生就业工作把脉开方,为各项就业措施的调整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就业市场而言,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岗位需求发生很大变化,相当多的企业一改往年批量签约为更灵活、更具体的零散招聘。另一变化是企业用人更注重工作经验、职前培训以及实习实训过程。分析认为,困难和机会并存,就已举办的招聘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是我校毕业生的两倍多来说,只要毕业生端正心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就业,是完全能够实现就业的。
措施跟进有力
面对困难实际,各学院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就业形势交流会、专场招聘会、座谈、调研、就业走访、创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强力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如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启动“暖心工程”;师范学院邀请了市南区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软件技术学院新增4个创业见习及就业基地;国际商学院举办“赢在未来”就业创业导航系列活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就业促进月活动”;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国际学院通过专场招聘会,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等则结合各自专业特点,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推荐学生实习实训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条件和服务。同时,在学校层面上已举办了三场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共有900余家单位入会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2500余个;举办各种专场招聘会11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举办周四职场7场,邀请110余家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各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挖掘专业教师和校友资源,举办院级就业招聘会共11场,邀请200余家单位,共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共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500余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为2.2:1。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学校制定了《关于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措施,安排一位责任心强的老师与一位特困生结对,全面负责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工作推荐、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学校还设立了10万元家庭特困毕业生就业专项基金,用于解决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交通、就业推荐材料制作等费用。
创新创业服务
依靠学校良好办学声誉,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0%以上,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要创新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在一系列就业政策和保证措施实施的同时,学校加强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专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水平,充分发挥利用50余位已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辅导员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作用,以促进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全方位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5月14日学校成立了青岛大学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中心,与社会权威机构、著名企业合作,把企业的岗前培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组织了就业指导教师对优创(青岛)数据有限公司的考察,并与优创(青岛)签订了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实行人力外包服务,引进其员工培训系统,实现每年40-70人的招聘与培训计划;与金前程人才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如乐天、毕马威等员工培训系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岗位技能,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实现共赢。
5月22日上午,“青岛市统一战线促进就业工程民营企业进高校”活动在我校体育馆举行启动仪式。该活动由青岛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现场招聘会,14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了1500个岗位信息,来自我校等四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共约5000人参加了招聘会。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民营企业家创业论坛”、“民营企业家与大学生对话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创业信息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此前,通过举办“周五职坊”,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具有多年传统的“周四职场”举办了“大学生创业成功之路系列讲座”和“企业家、学者、人才择业论坛”,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和著名企业家为大学生创业作专题讲座,并聘任他们为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顾问,并在青岛市高科园隆利科工贸有限公司、青岛公泰公司、青岛洁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建立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积极争取,我校成为青岛市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建设单位,争取到3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资金,并与其联合开展了“‘绝对菁英’进校园”活动。通过以上举措,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条件,为保持我校毕业生今后就业的可持续性打下了基础。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栏目播出我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活动,并对我校开展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就业服务中心在认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并对我校就业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后认为,通过不断努力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在今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仍有望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