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生记者 田辉 王迪 逄爱云 访问次数:<span id="hits">0</span></DIV>
<!--信息区-->
<DIV class="content" i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12-20 阅读:1
新闻网讯 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国际商学院陶良金、郭荣秋、袁华强、王时霞和经济学院战翔五位同学创作的《青岛滋滋奶酪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全国银奖。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个优秀的团队。 自从参加上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陶良金、郭荣秋两人就与“挑战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陶良金便以团队第一作者的身份组队参加,这一次更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去迎接挑战。由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曾经做过校报学生记者的袁华强,擅长美工设计的王时霞和作风干练的战翔,随着后来初赛、复赛的进行,也加入了团队,“青岛大学滋滋健康中国”创业团队诞生了。 成立“奶酪公司”的想法在陶良金脑海中已经酝酿了很久。一直以来,奶酪在中国基本处于试探市场的阶段,陶良金敏锐地感觉到奶酪市场未来的潜力,于是,当我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启动以后,他便大胆地提出了《青岛滋滋奶酪有限公司创业计划》的方案。 一个创业计划,就是一次创业实战演习。大学生创业没有实践经验,但他们有优良的知识环境和满腔热情。陶良金们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细心踏实、作风沉稳的袁华强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他走访了青岛迎春乐等青岛市大众乳制品企业,还做了调查问卷发到了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和崂山区等地获得详实的一手资料,为计划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本初成后,他们又一遍一遍地查漏补缺。比赛在即,他们突然发现文本在财务方面存在漏洞。“财务是整个文本的灵魂,是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不能有半点遗漏。”队长陶良金坚定地说。“我们五个人都不是会计专业的,袁华强主动扛起了这个重担,摸索着边学边做,毕竟不是科班出身,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文本收回后,袁华强沉下心来,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重新算起,那段日子他白天向会计系的王国会教授请教,晚上就熬夜做。回想起那段日子,老袁幽默地说:“呵呵,通过这次磨练,会计专业的课程我学了不少。” 5月底,小组的文本与我校其它11支队伍的文本一起被送到了省里审查。他们焦急地等待着。8月份,结果出来了,凭着清晰完善、做工精良的文本,他们取得了参加全国决赛的入场券。 到了冲刺阶段,团委为他们安排了三场模拟答辩,在首轮模拟答辩上,五个人的配合并不默契,状态低迷,不管是团队还是评委都很失望。指导老师胡劲松教授严厉地说:“你们要记住,在“挑战杯”的舞台上,你们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青岛大学!”胡老师一席话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从此以后,“青岛大学”四个字一直陪伴他们的挑战杯决赛之路。白天有课,晚上熬夜加班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修改幻灯片,演练答辩,就连如何走台、如何鞠躬的细节都不放过。王时霞负责图片编辑,有些图片网上弄不到,他只能自己画出来,一个图常常要画十来回,十来回画完,就已经是半夜凌晨了。“答辩陈述人”战翔也不敢有所懈怠,她的陈述稿在不断的完善。她笑着说:“为了准备一个好的演讲稿,路上背、教室背、上厕所也要背。半个月下来,大家都瘦了一圈,可奋斗的充实生活却让大家变得更加快乐。” 10月16日这天下午,济南的天空兰的澄明,云彩懒懒的,就像棉絮一样静静地飘浮着。山东大学逸夫楼201室一片肃静,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这里举行。“青岛大学滋滋健康中国”创业团队第一个亮相登场,袁华强阔步上台演示幻灯片,陶良金、郭荣秋、战翔三人迈着整齐化一的步子随后走上讲台,四人同时向评委鞠躬,接着便是战翔那简洁利落的个人陈述。面对评委的点评,他们一边微笑一边忙着记录下那些颇具见地的提议。赛后,他们追问王春老师得的是金奖还是银奖。王春说“金奖银奖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个过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的确,挑战杯给他们带来的远胜于奖项本身。他们这样回顾自己的收获:“‘挑战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应对挫折,迎接挑战。”陶良金说:“挑战杯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也让我们获得了能力。通过挑战杯,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它既是我们大学四年生活的最好总结,也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在新的高度上我们将继续奋斗。”袁华强说:“思想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敢于突破,想赢怕输要不得。如果重来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采访那天,我们看到了他们关于“挑战杯”的总结: “我们是坚强的团队,因为我们有钢铁般的战斗情谊;我们是幸运的团队,因为我们身边萦绕着师生们的热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