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梅 孙萍
来源:
编辑:宋佐东
日期:2011-11-15 阅读:1
新闻网讯:11月14日,外语学院特聘教授赵德明做客东校区第一团总支“博学讲坛”,在东校区图文中心四楼报告厅与大学生畅谈“人生的选择与被选择”。
赵德明曾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校外语学院特聘教授。著有《拉丁美洲文学史》(合著)《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合著)等作品和30多部译作。
赵教授运用大量现实生活的案例,阐述了人生的“不可选择性”“可选择的条件”“被选择的条件”。在与同学们关于“人生的不可选择性”的交流中,赵教授认为人的出生、父母、社会、时代等都是不可选择的,这“不可选择性”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在于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变为不自觉,影响其大学及以后的生活。他以应试教育对当代学生的影响为例表达了“不可选择性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各种思想无不给我们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这一观点。赵教授特别指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影响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而这就需要把判断科学化、智慧化,他认为“真正的大智慧是从大宇宙看渺小的人间”,大学生应学会用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在探讨“可选择的条件”时,他认为20岁到50岁是最佳的选择时间,大学生应当将大学生活过得“杂”,这个“杂”包括专业知识和跨专业知识的杂、思想的杂、吃的杂。在时间的安排方面,他指出“大学生要设计好每小时的投入和产出”,提高效率。他又分别从求职、家庭、交友、时代等方面阐述了“你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被人选择?”这一问题。最后他说:“我们大学生应该将不可选择、主动选择、被选择贯穿一生,活得智慧一点、聪明一点、健康一点。”
此次讲座由东校区第一团总支主办,外语学院承办,讲座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