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 校长魏志强到海慈医院调研
· 校领导会见上海政法学院客人
· 校领导带队赴市南区推进...
· 我校与埃及科技大学举行...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我校召开2024年高中校长...
· 学校召开AI供应链“校企...
文化学术
· 我校2024年度山东省自然...
·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 我校研究生在首届中国研...
· 我校王风华获九三学社全...
· 化学化工学院王国明教授...
· 我校学科交叉成果发表于...
· 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在机器...
· 我校青年教师宋建军在国...
综合新闻
· 中国中检山东公司一行来...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档案馆(...
· 学校举行2024“招办进校...
· 非遗文化走进高校活动顺...
· 校领导到历史学院调研指...
· 我校成功召开2024纤维基...
· 我校智荟沙龙——第1期“...
· 学校举行2024“招办进校...
  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院部动态>>正文

经济学院党员先锋服务站“陶韵新语”社会实践团赴德州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任越      来源:经济学院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4-08-06     阅读:1

新闻网讯 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和发展现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探索非遗文化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之道,近日,经济学院党员先锋服务站“陶韵新语”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德州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先后去到德州市文化馆、德州市博物馆,在指导老师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文洁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深度文化探索,切实感受德州市兼收并蓄的历史文化以及独具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被文物之美震撼,更被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深深打动,非遗展现的德州人民的热情与活力,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积极提问交流,共同探索,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团员了解非遗。在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了解到红绿彩瓷器的独特魅力与制作工艺,亲眼观看了红绿彩的绘制过程,感受了从素瓶白胎到精美瓷器的华丽蜕变。在建志剪纸展馆被非遗传承人张建志老师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聆听了张老师对剪纸技艺的讲解与传承心得,深刻感受到了这项古老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

团员体验非遗。去到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不仅领略了德州黑陶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工艺,还亲眼见证了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过程,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亲手拉胚环节,这一实践体验让同学们从旁观者变为了创造者。大家尝试着将一块块看似的红胶泥,通过旋转、按压、拉伸等手法,逐渐塑造成各种形状的陶器雏形。同学们操作起来很难控制手中的泥,心中不禁感慨师傅们很轻松地捏出想要的形状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不断地实践,正是有了他们德州黑陶这一非遗才能够得以传承与发扬。

黑陶硬刻创始人毛军老师说到:“看到学生们如此热情地投入德州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保护,我感到非常欣慰。非遗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青年人的创新思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还能促进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团员宣扬非遗。把实践学到的东西宣讲出去,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德州孩子知道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运河社区,将黑陶讲给小朋友,带领小朋友亲手绘制了独属于自己的黑陶作品。“小手拉大手,共创非遗梦”,让孩子们了解到德州黑陶的历史和文化,更是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岔河社区,将剪纸课程带入社区,大朋友和小朋友在张建志老师的带领下一同体验剪纸,感悟剪纸中的内涵,体会生活中的非遗艺术。

团员传承非遗。8月1日,德州市文化与旅游局会议厅内,青岛大学“三下乡”团队“陶韵新语”与德城区文旅局携手举办非遗研学计划研讨会。双方热烈讨论,旨在通过创新方式如剧本杀、集邮等,结合德州黑陶、扒鸡等非遗资源,设计互动体验课程,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文旅局提供场地支持,并建议结合德州历史增强研学深度。会议达成合作共识,成立工作小组细化实施方案,预计非遗研学项目将成为地方文化振兴新亮点,为青少年搭建起传统文化学习与创新的桥梁。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积极调研,明确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瓶颈,进而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积极创新,将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理念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牵动,注重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作用,形成了共同参与、共筑传承的良好局面。深入非遗技艺的腹地,深刻认识到非遗作为地方经济隐形支柱的重要作用。多次进入社区宣讲,多位非遗传承人交流,传播非遗文化,力图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并努力将非遗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探索非遗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陶韵新语”团队以行动践行责任,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更旨在激发非遗文化的现代活力,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携手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