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4-21 阅读:1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振贵教授3月12日晚与我校中文系研究生及其导师进行座谈时提出了“科研三字”——博、理、苦。
徐教授是研究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家,现已有《古代长篇小说史》、《中国戏剧通论》、《红楼梦注释》等多本著作问世,有的还被国外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由于地缘关系(徐教授是德州人),他现主要致力于孔尚任的研究。
在我校青年学者联谊会,徐教授从自身的研究感受入手谈了科研创新的问题。“博、理、苦”这“科研三字”是他在科研之路上总结出来。
博,就是知识面广博。徐教授认为,博是科研创新的基础,搞科研首先必须打好基础。他说:“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都是学问,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知识。”他以文献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为例,强调博学,指出文献研究要做到“全”、“细”。
理,就是创立理论体系。徐教授说这是科学研究创新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主义,是行为指南,是批判的武器”。他指出,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三新”:一是要破中有立,通过驳论得出新的理念,不迷信他人和自己,要不断修正自己,超越自己。对于戏剧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夕阳必落,旭日再升,而不是别人所说的“永不落的夕阳”。二是要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形成新的思路。三是要把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达到新的高度。
苦,就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徐教授特别告诫青年研究生要以苦为乐,沙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