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我校获批建首个教育部工...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接受《...
· 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再...
· 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
· 学校召开组织员工作座谈会
·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
· 恰是百年风华正茂,争当...
文化学术
· 我校四名专家入选青岛市...
· 我校学生获“龙芯杯”大...
· 我校共建孔子课堂举办的...
· 我校学生获“兆易创新杯...
· 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统...
· 我校3项工作案例获评2021...
· 我校26人上榜全球学术影...
· 我校教师获聘崂山区纪检...
综合新闻
· 我校举行与白俄罗斯国立...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办...
· 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及饮食...
· 青大威海创新研究院连续...
· 乌拉圭共和国大学举办太...
· 我校召开上合组织经贸学...
· 山东省科技厅技术转移人...
· 图书馆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青大要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青大要闻>>正文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接受《青岛日报》专访谈青大这十年

日期:2022-10-08      来源:青岛日报社、校党委宣传部      作者:王沐源、谢剑南     编辑:王沛然       阅读:1

新闻网讯 近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就学校十年来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接受青岛日报记者采访,重点谈及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和服务青岛等方面,并就学校合并办学三十周年办学情况、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与记者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胡金焱强调,要着重建立一种生态,让立德树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他表示,青岛大学每年毕业生有1万多人,这1万多人到社会上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能不能答好教育这个答卷,答案就在学生。”胡金焱说,近年来,青大持续深化“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体系综合改革,全方位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是体系核心;“二”是指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是体系支撑;“三”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育人途径;“四”是指温度、温情、温暖、温馨,是育人方法;“五”是指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是育人目标。在这样的体系下,青大着力推动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通过建构“教师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队伍思政、文化思政、学生思政”六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青大努力打造思政育人生态,让思政内涵嵌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胡金焱强调,在专业育人层面,青大近年来对本科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打造特色、质量优先”原则推进专业建设,打造了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一流专业建设样板,建立了以“瘦身强体”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建了以“一核三翼”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专业群”为突破的专业现代化建设路径,构建了以“产业学院”为模型的产教融合教育范式,制定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招生本科专业从102个压缩到79个,增加新兴专业2个。目前,青大3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和省级建设点总量居省属高校首位。与此同时,青大持续扩增研究生专业,学校目前拥有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基本实现了学科门类全覆盖;拥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在省属高校中数量最多,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谈到学科建设时,胡金焱认为,搞学科建设不能做“平原游击队”,要往“高原”“高峰”进军,做到“面上有高原、点上有高峰”。他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的龙头,同时又是高校五大职能的落地之处。2019年以来,青大推进“学院办大学”,以学院为主体,把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五大职能都“落”到学院。“学科、学术、学者、学生这些要素都在学院,越好的大学,它的每个学院就越像一所大学。”胡金焱说,学院要做好自身规划,以学科为龙头,推动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院办好了,学科的“四梁八柱”就有了。“学院办大学”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青大博士点只有7个,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共有3个,没有学科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短短5年不到,如今,博士点数量已经增加到17个,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增加到12个,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上榜学科数增加到17个,个别指标已经超过省内部属高校,在省属高校中更是遥遥领先。

胡金焱表示,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一个重要抓手是博士点建设。“有了博士点,引进的人才才能有作为,他们可以做学术、搞科研、带团队,对高层次人才来说尤为如此。”胡金焱说,“人才就像飞机,博士点就像飞机场,飞机在天上转一圈看看你这里有没有机场?没有机场,降落不了,就飞走了。”下一步,青大要通过加大培育力度、自主动态调整等措施,优化学科结构,争取实现博士点全覆盖,让人才可以“降落”到各个学科上,加快推动学科的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青大进一步提出,所有学科要往“高原”上走,部分学科要往“高峰”上走,做到“面上有高原、点上有高峰”。目前青大正力争打造3个“高峰学科”,一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现在全国排名第五;二是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二;三是医学学科,在医科大类里面个别学科要奔向“高峰”。

胡金焱强调,眼下青岛大学正在推动一项新的改革,即学科集群建设。首先是在“高峰学科”上打造“纺织+”、“系统+”、“医学+”3个学科集群。其次是打造4个“高原”学科集群,包括“经管+”、“文化创意+”、“师范教育+”、“新能源+”学科集群。通过“3+4”学科集群布局,力争建设一批高峰学科,辐射带动其他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国际化办学时,胡金焱指出,要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培育国际化办学新的增长点。他表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和国际化的过程,国际影响力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正在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校需要主动拥抱全球,主动“走出去”。目前,青大正在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以师资队伍为例,学校每年引进人才200人,40%为海外人才。

胡金焱指出,青大的国际化办学对策:一是抓课程专业,打造“一院一课”“一院多课”,以课程带专业建设;二是抓国际项目合作交流,“一院一校”“一院多校”,每个学院至少选择一所国外大学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三是利用青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培育国际化办学新的增长点。他表示,上合示范区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落户胶州,这对青大来说是两个历史性机遇,目前青大正在推动上合校区建设,并且作为实施主体牵头开展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依托于此,青大正在部署“一国一校”方案,即学校在每个上合组织相关国家至少有一个国际化合作项目,打好“上合牌”。

在谈到服务青岛时,胡金焱指出,要通过“一体四翼”,开辟校地合作共赢“新天地”。胡金焱说,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大学,青岛大学与青岛同频共振,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上一届校领导班子专门推出了《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计划》;本届领导班子又于2018年发布了《青岛大学服务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白皮书》,推出12个板块、78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科学家和产业。基于此,青大与各区市以及海尔、海信、青特等企业均开展了深入合作。

胡金焱强调,面向“十四五”,青大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体四翼”的工作思路。“一体”是以学校事业发展为体,“四翼”中第一翼是指上合校区建设,依托上合校区服务上合示范区,服务上合组织经济发展需要;第二翼是指医学医疗事业发展,以科研带临床,以高水平医学带高水平医疗,打造北方重要的医疗高地;第三翼是指师范教育(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以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师范教育,服务青岛基础教育发展;第四翼是指科技文化社会服务,面向十四五发展,青大又制订了服务山东、服务青岛十四五行动计划,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高水平的成果服务山东、青岛更高质量发展。就在前不久,青岛市科技局与青大联合发布《推进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工作方案》,这是我市发布的首个推进驻青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工作方案,拉开了新一轮高校院所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的序幕。“我相信,有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驻青高校院所和社会各界的协同推进,我们必将开辟校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新天地,共同打造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青岛特色、青岛品质、青岛高地。”胡金焱说。

在谈及明年学校合并办学30周年时,胡金焱指出,在1993年,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学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近30年的时间里,合校的效应已经充分发挥出来。他表示,过去在山东高校里面,我们的影响力还不够大,这些年可以说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学校快速发展,各种指标位居山东省属高校最前列,而且绝大多数综合指标和核心指标排在省属高校第一位,在全国的位置也在不断前移。现在我们各种指标综合算下来大约排在国内高校70位左右,部分指标跻身前50位,显现出学校发展的强劲态势。2018年,青岛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的发展定位。去年,我们又提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按照学校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我们希望今后几年学校发展迎来一个质的飞跃,其中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有所突破。

在谈及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时,胡金焱指出,人才队伍建设是任何一所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青岛大学形成了一系列学科成果,背后所依托的都是人才。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存量提升、增量崛起”。在增量上,我们每年引进海内外博士200位,并且设立了特聘教授人才工程,包括首席教授,特聘一层次、二层次教授,卓越人才等。目前我们专任教师的博士占比接近70%,这个比例还将持续提升;我们拥有聘任两院院士、海外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80位;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近130位,居于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在存量上,我们自己的培养也很有成效,近年来成长起了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各个层面的人才,仅去年一年就培养出了5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历史最高,这对省属高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胡金焱说,为了更好地引进人才,我们不断强化学院引进人才的压力和动力。我经常强调,引不进人才就是浪费人才,引不好人才就是浪费资源。你5年引不进人才,一波人才就过去了,就像5年不种地,地就废掉了;人才是占指标的,如果你引进的是“人员”而不是“人才”,那就麻烦了。所以院长最大的作为是引进人才,最大的不作为是人才流失。对人才我们要“看得准、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出得来(脱颖而出)”。首要一关就是“看得准”,如果把小象看成了小猪,把小猪看成了小象,那么过几年“500斤的猪和5吨的象”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

在谈及科研成果转化时,胡金焱强调,高校服务社会是一个短板,很多时候高校对成果转化不够重视,只认成果出来,不认成果转化,发表论文、争取到项目就是目的。但是近些年国家对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来越重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高校责无旁贷。近几年,青岛大学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原来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对接地校、汇聚信息、统筹合作、引导供需、招才引智”五大功能。这几年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我们也实现了百万级、千万级的成果转化。我们鼓励科研人员服务社会,取得股权,取得收益,改变过去科研人员“偷偷摸摸”给企业服务、“打工仔式”的服务。我们也在主动对接更多企业,以需求为牵引拉动供给,让企业“出题”,让科研人员来“答题”。企业自己搞研发缺人才,要招兵买马,还要养人;大学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但是缺少研发经费。双方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好比大学有庞大的鸡群,公鸡负责打鸣,是基础研究,母鸡负责下蛋,是应用研究,企业只要负责买饲料就可以了,饲料越足,鸡越肥、下蛋越多。

在谈及新时代新语境情况下大学如何育人时,胡金焱指出,现在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有些网络语言我们听不懂,他们想事的思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有时候也不如学生,教师的权威性、管教效率大打折扣。胡金焱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把管理转向服务,为学生服务,润物细无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出“四温”育人方法,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这样你的教育才不是简单粗放的,才是接地气的,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亲和的、有威信的、可以依靠的。其次是引导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激发学生活力。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自由、爱好,引导他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实现。胡金焱强调,如果学生念完大学头都不回就走了,对学校一点感情都没有,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入脑入心”;反之如果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留恋学校,经常想要回头看,那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