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我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我校与青岛足协、西海岸...
· 校长魏志强赴京走访校友 ...
· 不负使命绽芳华,巾帼建...
· 青岛大学师生热切关注202...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
·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
文化学术
· 学校承办“柔性智能可穿...
· 物理科学学院功能晶体团...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
· 我校获批30项省级教学改...
· 我校第一期“经纬学术论...
· 我校三个基层党组织通过...
· 药学院孙勇教授团队在ACS...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广...
综合新闻
· 匿名善举温暖青大
· 学校举行《形势与政策》...
· 我校召开校园文化精品项...
· 我校卓越工程师学院与青...
· 校领导带队赴青岛西海岸...
· 我校召开2025年共青团工...
· 我校举办教学成果奖专家...
· 审计处召开“AI技术创新...
  文化学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文化学术>>正文

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陈栋、李强等在高性能钾离子电容器领域取得进展

作者:      来源:物理科学学院      编辑:郭书君        日期:2021-05-19     阅读:1

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教授、陈栋副教授和李强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高能量/功率密度钾离子电容器的新型多孔钒酸钴纳米笼@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储钾机制进行了详细解析。相关成果以“Fast potassium Storage in Porous CoV2O6Nanosphere@Graphene Oxide towards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重要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6.28)。

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使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结合后续煅烧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钒酸钴纳米笼材料。通过一系列的非原位XPS、TEM测试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首次证明了对于钒酸钴材料来说其嵌钾过程涉及先嵌入后转化的过程,且整个过程完全可逆。进一步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后,得益于其优异的结构设计以及高的电子导电性,钒酸钴纳米笼@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储钾性能,当与活性炭(AC)正极匹配组装为PICs后,实现了较高的能量-功率密度(78.2 Wh kg-1,22500 W kg-1)以及超长的循环寿命(1 A g-1的电流密度下3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8%)。该工作探索了过渡金属钒酸盐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为未来可充电金属离子化学中电极结构的构建提供创新性见解。

本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2972100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