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靖
来源:
编辑:李鹏
日期:2013-05-21 阅读:1
新闻网讯:5月13日至21日,文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项答辩在博文楼开展。这次答辩共分为八个答辩小组,共有79个选题,涉及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文学院副院长刘怀荣、周海波等47位老师参加答辩。
这次答辩的8个小组通过幻灯片展示。答辩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是自我陈述论文阶段,有五分钟的陈述时间,主要是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内容、目标、打算等方面的内容。这此论文主要涉及到作品文学的诸多方面,如王晓娜的《中外文学中的死亡意识对当代青年健康生命态度建构的启示性研究》,对中外文学的死亡意识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关毅的《报人身份的文学表达-张恨水创作特色的传播学》,从另外的角度对作者进行多方面的解读。第二个是老师提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老师对论文中一些关键点进行提问,并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参加了这次答辩的学生孙先勇说,答辩使自己认识到了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答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指导老师陈谦说,文学院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仅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的学习生活,而且能够较深入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