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
来源:青岛医学院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10-22 阅读:1
新闻网讯 10月18日,“鲁东AI音乐科技与医疗健康学术论坛暨青岛市老年学学会音乐治疗专委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在鲁东大学学术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由我校青岛医学院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音乐治疗专委会联合主办,青岛鲸语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青岛医学院院长任贺、艺术学院院长王静怡、护理学院院长杨丽参加活动。

任贺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医学教育正经历着从单一专业培养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刻变革。音乐治疗作为艺术与医学的桥梁,为推进医文交叉人才培养,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卓越人才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青岛医学院将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发挥音乐治疗的跨学科价值,整合艺术学院、护理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资源,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音乐+医疗的创新发展,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上,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强宝计划”项目正式启动。青岛鲸语岛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捐赠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后续将持续捐赠。捐赠资金主要为贫困个体及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助力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等高校开展音乐治疗临床研究与实践。项目地点设在青岛医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凌锋与杨丽、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于钦凯、青岛鲸语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广宁共同为项目揭牌。
王静怡主持第一场学术报告。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贾立军教授做了题为《音乐冥想与“整合扶正”肿瘤防治》的专题报告,就整合扶正理念下的音乐冥想科学机制、临床实证及AI音乐的智慧化延伸等方面做了深入阐释,为AI音乐科技在肿瘤防治和患者康复领域提出了新路径、新方案。青岛市老年学学会会长郭宗君的《脑体质与五音疗愈》,系统阐释了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五音疗疾”理论现代化实践。青岛医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张明的报告题目为《音乐治疗的多模态循证转化之路:从成人术后快速康复到早产儿神经发育的跨学科整合》,系统介绍了基于ERAS的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和多模态循证的音乐—母声干预早产儿神经发育的研究与转化成果。
著名音乐人卞留念的《音薬开启健康密码》(线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教研室主任郭丽艳的《计算机辅助艺术嗓音检测与鉴定》,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灏的《智音未来——人工智能音乐疗愈的构建与展望》(线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葸静的《数字技术赋能音乐干预在亚健康人群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音乐产业专委会主任马黎冬的《AIGC时代下的功能音乐展望》,广西艺术学院丁玲、马栋梁的《智能音乐疗愈:导赏—创作—私人订制的跨界融合》分别从不同视角和维度阐释了在人工智能与健康科学深度融合背景下AI音乐疗愈的前沿进展与未来方向。

在两场圆桌会议上,国内资深音乐治疗专家和相关机构负责人围绕“AI音乐及音乐治疗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伦理边界”和“跨学科视角下的AI音乐及音乐治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李文杰主持闭幕式并讲话。
在会议期间举行的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上,张明再次当选主任委员,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为主委单位。
本次会议是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双重背景下召开的一场音乐与医学的深度对话,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岛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健康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音乐治疗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来自青岛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康复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高校和医疗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会。论坛通过9场主题报告和2场圆桌会议系统展现了AI音乐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