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筱彤
来源: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杨伦
日期:2025-10-24 阅读:1
新闻网讯 10月21日上午,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在浮山校区博观楼会议室召开科研工作专题会议暨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会。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作祥、院长佘希林、副院长孔范龙、赵宗山以及学院专任教师参加本次会议,科技处挂职教师郑晓钦到会指导。会议由孔范龙主持。

余希林首先介绍了学院科研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对学院下一阶段的科研平台建设、团队培育、成果产出等方面做出工作部署。他鼓励各位教师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实践探索。
孔范龙介绍了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情况,并对学院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具体计划和辅导方案做了部署。此次部署聚焦近5年引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对学院“申报人-团队-学院”三级联动辅导体系进行了统筹安排。


基金申报辅导环节,邀请了学院2025年获批基金的两位老师进行了经验分享。李连祯教授目前已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以“寻找多维‘黄金’平衡点”为题,从基金项目名称选取、创新点凝练到研究基础总结等方面层层递进详细分享了申报书撰写的注意事项。赵骥副教授获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C类),就基金申报经历分享了个人心得体会,并从申请学部选择、项目选题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两位老师的经验分享内容充实、见解深刻,为学院教师今后的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郑晓钦传达了科技处对基金申报的工作要求,重点强调了项目申报中“立项依据”的重要性,并对“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与表达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对申请书的形式审查给出了具体建议,强调形式审查是申报书“第一道门槛”,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格把关,为教师们进一步提升申报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重要指导。
张作祥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节点,对学院科研工作总结经验和谋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弘扬拼搏精神,对标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关键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强国使命,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