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校领导会见白俄罗斯国立...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巡听督...
· 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审计...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出席全...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
· 我校与乌拉圭共和国大学...
· 校长魏志强在央视《2025...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
文化学术
· 公共卫生学院刘洁教授团...
· 纺织服装学院曲丽君、苗...
· 物理科学学院龙云泽、张...
· 物理科学学院龙云泽、张...
· 教育科学学院焦鲁教授团...
· 我校代表团出席中国-乌拉...
· 经济学院青年教师刘旭堂...
· 外语学院王曼教授团队在...
综合新闻
· “韶华琴园 青大长青”党...
· 校领导带队赴吉林大学青...
· 我校举行2025年暑期“三...
· 民盟青岛大学基层委员会...
· 2025青岛-日韩友城大学生...
· 我校召开孔子学院(课堂...
· 学校与中农智慧(北京)...
· 学校组织2025年度山东省...
  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院部动态>>正文

经济学院红色金融实践团赴济南、临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张蕾      来源:经济学院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07-16     阅读:1

新闻网讯 7月7日至9日,经济学院红色金融实践团在辅导员张蕾老师的带领下,赴济南、临沂开展“追寻红色金融足迹-北海银行精神传承之旅”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奠基行之一,北海银行在中国革命金融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实践团沿着这条红色金融脉络,先后探访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沂南县大梨峪村北海银行旧址、山东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博物馆-山东革命金融博物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及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观摩珍贵史料、触摸历史实物、聆听英雄事迹,队员们深刻体悟到革命先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使红色金融的历史根脉变得清晰可感。



7月7日,实践团首站抵达位于济南的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这座依托原山东银行学校旧址的场馆,以“红色金融与现代金融教育衔接”为特色。博物馆通过四个主题展区,系统性地展示了北海银行、鲁西银行等山东地区红色金融机构艰难创建、发展壮大到最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银行的完整历史脉络。

在博物馆的珍贵展陈中,队员们重温红色金融史上的动人篇章: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创造性地提出"“物资本位论”,以食盐、粮食等战略物资为信用锚,稳固北海币的价值根基;辛葭舟父子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占区,不仅秘密运送印钞设备,更为红色金融事业引荐大批专业人才;以贾洪为代表的银行工作者在1941年反“扫荡”斗争中,既是金融业务员更是革命战士,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革命资金,以生命诠释了“金融战斗员”的担当。这些鲜活的史实生动展现了红色金融前辈将专业智慧与革命忠诚完美融合的崇高品格。



7月8日,实践团深入沂蒙革命老区腹地,追寻北海银行在沂南县的红色足迹。作为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金融中枢,北海银行总行在这片热土上转战南北,其足迹遍布沂蒙山水之间,用金融力量支撑起根据地的经济命脉。

在青山环抱的沂南县马牧池乡,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静静矗立。在1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队员们开启了一场探寻北海银行与沂蒙精神交融的深度之旅。

在纪念馆的薛暮桥金融工作主题展区,队员们再一次驻足,深入研习这位“红色金融学者”如何将毛泽东同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指示化作具体实践。在物资极度匮乏的艰苦条件下,他创造性地运用金融工具赢得了排除法币斗争的胜利,稳住了根据地经济。面对北海币实物展柜与物价对比图表,队员们细致推敲数据,热烈讨论红色金融稳定民生的实践智慧,让“人民至上”的初心在思想碰撞中愈发鲜明。救灾展区里,王东年“不愧对百姓”的质朴家书,让队员们动容。大家共同感悟这份赤诚如何跨越时空,为当代金融服务注入精神力量。

凝视展柜中泛黄的北海币,队员们真切体会到:红色基因的精神传承,正蕴藏在这些鲜活的历史细节里;金融工作的本质真谛,永远是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新时代征程上,传承这份红色金融基因,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是当代金融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距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8公里的大梨峪村。沿着蜿蜒的山路,队员们来到“北海银行旧址”石碑前。这方石碑在微风蝉鸣中静静地伫立,默默标注着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

大梨峪村群山环抱,地势高低错落,树木茂盛,隐秘性极佳,为革命金融工作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屏障。自1941年起,这个不起眼的山村便化身为北海银行的重要印钞基地,简陋的土坯房里日夜运转着革命的“经济马达”。北海银行的战士们曾在此隐蔽作战,每当敌情紧急时,战士们便迅速将沉重的印刷设备拆卸掩埋在河滩沙土之下;村民更是冒着危险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用生命守护着革命金融工作。那些泛黄的北海币背后,是革命者与敌人周旋的金融智慧,更是老百姓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金融长城。北海银行的强大生命力,正源于它与沂蒙精神的深度融合。

8公里的的山路,连接起历史与现实。队员们用脚步让教科书上的金融史变得鲜活—原来红色金融的密码,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村落里,写在老百姓的记忆中,融入革命的血脉里。



7月9日,实践团来到位于临沂大学的山东革命金融博物馆。步入展厅,毛泽东同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题词与习近平总书记“金融是血脉,经济是肌体”的论述遥相呼应,在时空交错中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图谱,为新时代金融学子理解红色金融的初心使命提供了思想坐标。

沿着北海银行的发展脉络缓缓前行,队员们以专业视角系统梳理北海银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业务拓展路径。通过对比研究北海银行在沂蒙、胶东等根据地发放农业贷款、扶持手工业发展的具体案例,师生们展开深入研讨。如今体悟这些跨越时空的智慧,更懂得要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的征程上续写华章,是金融学子的光荣使命。




实践团还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和沂蒙革命纪念馆,深入感悟红色精神。在红嫂纪念馆,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等人的英勇事迹深深感染了队员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用坚韧与无私诠释了平凡伟大“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核。革命纪念馆则系统呈现了沂蒙根据地的光辉历程。从抗日烽火中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运动,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队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实物展陈和沉浸式场景,全方位感知了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史诗。这种发轫于革命年代的精神力量,正是北海银行等红色金融机构扎根发展的沃土。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耀着时代光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一代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先辈的信念与情怀转化为奋进的动力,让红色精神在实干中焕发新的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实践团队员们通过重温北海银行创立发展的艰难困苦与复杂历程,加深了对山东革命根据地金融建设和“勇于创新、为公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金融精神的认知和把握。实践既是对中国红色金融史的一次深度理论溯源,更是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必将激励青年学子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赓续红色金融血脉,勇担服务国家金融事业的时代重任。

展望未来,队员们将带着此行感悟,以赓续红色金融根脉为己任,把精神密码转化为实践动能——在理论研究中深挖历史逻辑,在科普传播中讲好红色故事,在金融实践中践行人民至上的宗旨。相信这份跨越时空的力量,终将在新时代金融沃土上,生长出更茁壮的根脉,结出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丰硕果实。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