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学校举行大学生红色文化展演
· 2021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
· 重庆市就业系统领导干部...
· 我校与国家体育总局、海...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撰文谈...
· 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深入...
· 人民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
· 我校分子生物与遗传学(M...
文化学术
· 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陈...
·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受邀...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
· 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光亭、...
· 厦门大学李书昊博士受邀...
· 我校谭泓教授研究成果获...
· 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来我...
· 苏晓泉教授团队在微生物...
综合新闻
· 省教育厅第三轮安全督导...
· 学校举行第五届大学生决...
· 学校举办2021年全民营养...
· 学校举行第二十一届“礼...
· 学校举行沂蒙老区百名参...
· 学校组织2021年春季教学...
· 校领导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 学校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决赛
  青大人物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青大人物>>正文

实干就是第一生产力 :记青岛市劳动模范郑玉新

日期:2018-09-13      来源:      作者:杨伦     编辑:刘毅  编审:宋佐东       阅读:1

2018年3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8年1月,促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在我校建立肿瘤病因及预防实验室。

2017年12月,带领团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用模式研究”项目获得立项,公共卫生学院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到2018年,带领学院在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入公共卫生学院一年多,郑玉新带领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郑玉新荣获2015—2017年度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我相信只有把事情做实,才能不断地在工作与科研上取得进步。”郑玉新说。

为大众健康做点实事

在预防医学领域辛勤耕耘了33年,郑玉新在毒理学以及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韩合作项目等已达28项。他同时担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23种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与审稿人,曾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等11项科研奖励。2011年担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2017年他又当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还多次被用于国家的相关标准与指南的制定和公共卫生决策,为无数民众造福。

2012年“毒胶囊”事件爆发时,时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的郑玉新和团队科研人员,“关于我国一般人群人体金属负荷水平的调查”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他们已经搜集了8个省23个区县18000人的样本。“毒胶囊”事件爆发后,郑玉新带领团队抓紧时间整理并发表了已有的11000人样本的一个统计结果,获得血液中铬含量的正常值上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我国血铬人群正常值这个难题,也稳定了民众的情绪。

从2005年到2017年,郑玉新和他的团队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坚持参与淮河流域肿瘤综合防治项目,主要负责高发原因的调查研究。每年春夏之间深入到河南周口地区的沈丘县、安徽的灵璧县,以及江苏、山东等多个区域进行调研。从当地工厂的污染情况到食物和饮用水,他们认真调查每一个链条上的可疑因素。他和团队成员一起一遍遍耐心细致地与癌症患者交流,每家每户地打井水,闻、尝,带回实验室检测,有时候在村里一呆就是2个礼拜。蚊虫叮咬,在郑玉新他们脸上、手臂上形成了好多脓包;当地方言也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然而,郑玉新说:“每次走进村里,看到癌症患者家庭因病致贫、门庭败落的景象,我都很心疼,能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为村民们做些事,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他们的付出也有了回报,在政府、学术界的推动下,淮河流域的相关地区已经开始综合治理行动,通过打深井改水和农村自来水项目改善饮用水水质,当地的一些重污染企业也基本关停,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我希望自己在预防医学上的每一点成绩,都能让大众在获得健康生活的道路上迈进一步。”郑玉新说。

他所说的成绩,除了科研上的成果,还包含要培养更多预防医学领域人才来为大众健康尽一份力的目标与追求。而在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所带的30多名研究生,多数都已成为科研机构和疾控机构的科研骨干。也正是怀着这一想法,郑玉新决定离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到青岛大学工作。

做好学院“掌门人”

2017年1月加入公共卫生学院担任首席教授,10月获聘院长,郑玉新的理想是:做好“掌门人”,把自己在疾控中心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为学校乃至全社会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刚来到公共卫生学院工作,郑玉新就和全院上下一起投入到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中。学院相关学科力量不足,他就找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专家进行合作。为了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他已经不记得和同事们一起熬了多少夜,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修改了多少遍相关材料。最终,在学校和相关部门与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公共卫生学院优化资源配置,凝炼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四个学科方向,完成了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为学院学科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

从2017年夏天到2018年元旦,郑玉新多次与肿瘤与流行病研究专家林东昕院士进行深入交流,终于成功在公共卫生学院创办了第一个院士实验室,未来,该实验室将在肿瘤病因与预防方面与院士进行深入且实际的合作,为学院教师创造更好的学术平台和发展空间,为我校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

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一个月有一多半的时间奔走于各种学术会议,参与学术研讨以及和高层次人才团队交流;除此之外,在承担本科生教学、指导研究生科研的同时,还要奔赴河南、石家庄等地继续进行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交通尾气颗粒物致健康损害效应的关键组分及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实验与调查……即使如此,郑玉新也从不觉得累,他认为,多走走多交流可以提升青岛大学在预防医学方面的影响力。多年受到的科研训练、对预防医学的关注以及发展壮大公共卫生学院的责任感更让郑玉新不知疲倦。

郑玉新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在一定时期,学院能从挖别人逐渐转变为向外输送学科带头人;希望我们引进的人才能够在青大得到发展和成长,我们培养的学生和人才能为疾病预防与控制作出更多的贡献,去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为此,公共卫生学院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同时安排本科生进课题组参与项目课题,实现本科与研究生无缝对接和交叉融合。学院还会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让青年教师们在这里进行思想与学术的碰撞,以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尽管日程已经满满当当,郑玉新丝毫不放松对学生的指导,认真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郑老师非常和蔼,但在学术上要求却特别严格,他会不断引导你在学术上进行更深的挖掘,我们有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不论多忙他都会对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能够跟着这样的导师做科研我感到很幸运。”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2017级研究生李燕婷在郑玉新的指导下,已经在“探索环境污染物与呼吸系统之间的关系”课题上取得了不少进步。

郑玉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行程:5月15日学科评估、5月16日北京医科大学、5月17日硕士答辩,5月25日从西安到贵阳……旁边的空白处还会写上他对于自己科研项目的一些思考。

“实干是第一生产力,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才能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郑玉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