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扈炳良
来源:外语学院
编辑:刘毅
日期:2019-02-28 阅读:1
新闻网讯 2月26日下午,外语学院在博文楼312会议室举行外国语言文学系列学术讲座第62、63讲。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梁镛教授作了题为《国际交流中的跨文化对话能力》以及《中德跨文化交流中的新现象与新思路》的专题学术讲座。德语系主任綦甲福教授主持讲座。
梁镛在讲座中指出,对话能力是跨文化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对话”作为跨文化哲学方法论上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交流中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尽管跨文化对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他通过细致分析2011年至2012年进行的“启蒙的艺术”对话,对原因进行了剖析。随后,他就东西方“对话”的起源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尽管“对话”一词本身源于欧洲,亚洲文化中的“对话”与其原则不尽相同,但其实中国同样拥有自己的对话传统,例如《孟子》《庄子》中关于“对话”的记载。对此,他特别指出,词的历史不等同于概念的历史。
在第二场讲座中,梁镛列举了不同领域中跨文化交流的实例来说明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受重视程度,介绍了几种现存的文化理论基础,例如霍夫斯泰德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等。他指出,在面对其他文化时不要持有“不同的就是陌生的”这一观念,提出了一些跨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例如研究两种文化动态交融的过程,文化交融对语言的反作用及影响。他还分享了一些他最新的研究课题。
梁镛是德语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经济与科学交际、中德语言与文化比较。1996年获聘我校客座教授。2003年起担任德意志国家奖学金选拔委员会(中国项目)成员,2014年起担任国际汉语教学教材编写专家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