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第...
· 学校举行大学生红色文化展演
· 2021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
· 重庆市就业系统领导干部...
· 我校与国家体育总局、海...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撰文谈...
· 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深入...
· 人民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
文化学术
· 我校博士研究生葛新瑞在...
· 华中科技大学李文龙教授...
· 浙江农林大学孙庆丰教授...
· 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陈...
·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受邀...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
· 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光亭、...
· 厦门大学李书昊博士受邀...
综合新闻
· 我校威海创新研究院参加2...
· 学校举办“爱心助学,学...
· 省教育厅第三轮安全督导...
· 学校举行第五届大学生决...
· 学校举办2021年全民营养...
· 学校举行第二十一届“礼...
· 学校举行沂蒙老区百名参...
· 学校组织2021年春季教学...
  文化学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文化学术>>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青岛大学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会(能动专场)系列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日期:2019-07-10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孙万超     编辑:张传亮       阅读:1

新闻网讯 7月7日-8日,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青岛大学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会(能动专场)系列学术讲座圆满结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启斌,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金平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博士生导师姜周曙教授,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学军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钱华教授,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副教授孔祥强分别做了《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气体水合物技术研发》《太阳能-热泵复合供热工程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医院空调系统节能方法探讨》《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能动专业导论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刘启斌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料化学能释放能量损失大、微小型动力循环效率低、性能差等难题,介绍了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机理、方法和系统集成创新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李金平深入浅出总结了气体水合物的原理与相关技术并报告了在天然气水合物等在开采和回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姜周曙以太阳能-热泵复合供热工程为例,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介绍了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感知和信息融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处理、传输、通信乃至自组织、自协同等功能;张学军则详述了医院特种空调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医院空调能耗现状,通过设计和运行阶段的节能途径进行了节能方法的探讨;钱华强调了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善室内环境可从室内微生物入手,同时,对室内环境与健康的研究需要与多学科进行交叉;孔祥强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范畴、前沿技术、就业形势等进行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其研究团队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启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申请美国、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等奖励。

李金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负责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甘肃省第三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美国UNLV访问学者,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姜周曙,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能量利用系统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理事。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浙江省151人才计划”和“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张学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一系列文物环境控制工程,经费逾千万;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数百次,单篇最高引用逾百次(Scopus);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

钱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室内空气品质学会(ISIAQ)会员通风专委会委员,全国暖通学会通风专委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室内环境学组专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委员,航天低温推进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孔祥强,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分会青岛市委员会常务理事。科研成果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