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连小杰
来源:青岛医学院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04-09 阅读:1
新闻网讯 4月7日,青岛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5+3”班级人体解剖学开课仪式在浩园人体形态学实验室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金利新教授,沈福彭教授的学生、原解剖学教师王守彪老师,解剖学教师陈忠恒教授,王双燕副教授,医学院生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宋莉老师及2024级临床医学“5+3”全体同学参加开课仪式。

仪式现场,金利新与王守彪两位教授为同学们送上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金利新教授详细介绍了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强调人体解剖学是认识人体构造、领悟医学的基础课程,对每位医学生都至为重要;指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以小组形式、深入严谨地学习。金利新着重强调了遗体捐献对于医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呼吁同学们要怀揣感恩与敬畏之心,珍视无语良师的无私大爱,并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学习资源,勤奋钻研,为掌握救死扶伤的精湛医术筑牢根基。王守彪通过分享沈福彭工作和生活中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讲述了沈福彭教授对医学的热情及大爱的情怀,再现了前辈医者“解剖台即手术台”的治学精神。王守彪教授勉励同学们砥砺前行,传承青医风骨,发扬无私奉献、探索求真的青医精神。
来自“生命暖阳”生命叙事实践团的两名同学分享了关于大体老师的感人故事。23级盛鹏圆讲述了从沈福彭到沈伯威父子两代人跨越四十年的生命之约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青医精神传承”的理解。24级李明芳讲述了她与社团小伙伴们在过去几个月,怀着敬畏之心,为大体老师整理电子档案,采写遗体捐献者生命故事的经历。
开课仪式上,由陈忠恒老师带领同学们宣读了解剖学誓词。铮铮誓言,既表达了对无语良师的感恩和敬意,更是对自我学习的鞭策和激励。最后,伴随着肃穆的音乐,同学们庄重地向人生中最特殊的老师——“大体老师”敬献鲜花,深深鞠躬,静默悼念,以敬畏之心,庄严开启“助众生求福祉”的医学之旅。
作为拥有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的学科,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育始终践行“敬畏生命、传承大爱”理念。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历经40年探索,以“四创”为核心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成效显著。在课程思政创新方面,以沈福彭教授捐献遗体的感人事迹为切入点,通过瞻仰仪式、职业精神主题活动及案例教学,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等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程,实现“课内外联动、知行合一”的全方位育人;理实一体化创新中,融合多媒体课件、临床病例与影像资料,打造“理论—实验—强化”螺旋式学习路径,结合丰富的人体标本与混合式教学法,强化学生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创新上,打破传统模式,建立涵盖线上学习、实验观察、标本考核等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考核驱动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方面,通过真实案例研讨、科研项目实践及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6篇,斩获多项全国赛事奖项。人体解剖学“四创”教学改革成果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在省内兄弟院校中,该成果也得到积极推广,成为众多院校借鉴学习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区域医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生命之课,向善而行。开课仪式不仅是青岛医学院解剖教学的传统之一,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和精神启迪。青岛医学院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独特的青医精神内涵,“自强不息、克难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不仅仅是青医信念的凝聚,更是青医精神代代相传的写照,在开课仪式中,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其内涵,增加了职业认同与归属感,敬意与责任感在心中扎根生长。未来,必将带着这份深沉的敬畏与爱,在医学征程中砥砺奋进,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续写守护生命的篇章,让无语良师的精神在医学的广袤天地间永绽光芒。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