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5-19 阅读:1
2003年12月28日,新落成的青大剧院,青岛大学2004年新年音乐会大幕徐徐开启——青大学生交响乐团整整齐齐坐满了金碧辉煌的舞台。乐团总指挥、艺术学院院长陶亚兵身着燕尾服,健步走上舞台。当陶亚兵双臂举起,雄壮的《红旗颂》骤然响起。他用激情澎湃的身体语言诠释音乐之髓,率领乐团让观众和他们一起沉迷在交响乐的世界……《威仪堂堂》中回眸辉煌新年音乐会第二首乐曲是著名的《威仪堂堂》。在国外许多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经常在这支旋律声中领取文凭,这是加冕的荣誉之曲。在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乐声中,指挥席上的陶亚兵是否想起了他曾经历过的人生辉煌时刻? 1982年。哈尔滨。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这个15岁就参军的文艺兵在他23岁时终于拿到了哈尔滨师大艺术系的入学通知书。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入学后他比同班同学大很多,大家称他“老陶”。“老陶”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大二起,就有了考研的打算。本科期间,他小试牛刀,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发表了论文《唐渤海国音乐初探》。这篇论文获“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奖”二等奖。 1986年。北京。他如愿以偿地迈进了心中的圣殿——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成为汪毓和教授的研究生。此间,除了潜心研究我国近现代重奏音乐外,陶亚兵还在钢琴、作曲理论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三年里,他在音乐的海洋尽情畅游,毕业时交给了导师一份出色的答卷——《论我国重奏音乐的发展》。这篇论文荣获全国第二届艺术类院校学生音乐史论文研究生级最高奖。 1988年。北京。拜见廖辅叔先生时,陶亚兵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今天起这位音乐界的泰斗就是他的博士导师了!刚刚硕士毕业的陶亚兵又攀上了新高峰,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幸运地成为音乐大师、翻译家、词学家廖辅叔先生的开门弟子。廖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了陶亚兵受益无穷的教诲和启迪。在先生的指导下,他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前人没有系统研究的中西音乐交流史。 1992年。北京。在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论文《1919年以前的中西音乐交流史》一鸣惊人,评委称它填补了我国音乐史研究的空白。导师廖辅叔感叹:后生可畏!这篇论文后来成书出版,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科院和团中央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音乐类唯一最高奖)。就这样,陶亚兵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自行培养的音乐学博士生。 1999年。哈尔滨。哈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陶亚兵分外激动:以他为主要导师的哈师大音乐系音乐学硕士点在国家教育部进行的全国硕士点评审中,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获得批准。他又拿了个第一,黑龙江省第一位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导师。乘着《荆棘鸟》的翅膀对于陶亚兵,最亲切、最熟悉的乐曲莫过于《荆棘鸟》了,因为它是北京国家图书馆闭馆时的结束曲。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在这首曲子的陪伴下走出图书馆的。撰写《中西音乐交流史》时,他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宝藏,在这里大海捞针一样寻宝。四年里,他在这里研读史料,读了“万卷书”,为每一个新的小小发现而欣喜若狂。在优美的《荆棘鸟》乐声中,他一边步出图书馆一边盘点着这一天的收获。陶亚兵有无想到他自己具有荆棘鸟坚韧的风格?传说荆棘鸟一生只歌唱一次。一旦它离巢去找荆棘树,就必须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荆棘上,据说它的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如同天籁,但一次美丽的绝唱就以生命为代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了研究中西音乐交流史,陶亚兵走了大半个中国四处寻找第一手资料。边远的海南、人迹罕至的滇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云南大山里,没有交通工具,幸运时他能搭乘卡车走一段,但更多的是背起重重的行囊,行走在山路上。一次天已黑了,黑暗中他还紧张地摸索在山路上,防范着随时出没的野兽。就在这时,远方传来了悠扬的唱诗声,陶亚兵觉得那优美的歌声是黑夜里一盏明亮的灯!广阔的天空中,荆棘鸟不停地拍动着翅膀不停地寻找着,寻找那棵完美的理想之树…… 陶亚兵有着荆棘鸟一样的勇气和执著——他的研究课题总是前人极少涉猎的领域,虽然历尽艰难,但这样才会有填补空白的《中西音乐交流史稿》。他毅然放开在哈师大已取得的省优秀青年专家、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耀眼的光环,来到正在发展中的青岛大学艺术学院,一切从头做起…… 2003年青岛大学合并办学十周年的14场音乐会,对青大艺术学院是一个极好的检阅。它是陶亚兵到青大之后交给学校的一份出色答卷。 学院师生参加了国内外多项重要比赛,仅在2003年就有37人次获奖。 2003年底,陶亚兵和他的团队在艺术学院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青大艺术学院从此有了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点!这对于年轻的艺术学院来说,意义重大。作为硕士导师,陶亚兵欣喜异常,他为之奋斗的艺术学院从此有了新的起点。 2002年,青岛大学学生交响乐团成立仪式上,青大艺术学院院长陶亚兵踌躇满志。两年内让这支交响乐团成为一流的高校学生乐团,这是陶亚兵在建团时下的决心。而今,这支仅靠一、二年级大学生组成的乐团创造了国内高校学生乐团的奇迹。2004年新年伊始,他们在我国著名指挥大师卞祖善的率领下,在江苏的丹阳、镇江、常州等地举办交响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带队的陶亚兵坐在台下,在如雷的掌声中有无记起《荆棘鸟》的旋律?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招生时就花心思物色好苗子,一把提琴一只小号地培养、积累,千方百计邀请一流的专家授课,卞祖善先生的倾心指导,一次又一次挥汗如雨的排练……荆棘鸟的精神让他唱出了最美的歌!挥洒《蓝色狂想曲》陶亚兵的生活很紧张,承担大量的专业课和院务工作,十分忙碌和疲惫,但他有自己独特的放松方式——指挥交响乐团排练。连续三小时的排练使他忘却一切,完全沉漫在挚爱的交响乐中,虽然大汗淋漓,但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 荣获2003年学校师德标兵的陶亚兵最喜欢的工作还是做教师。对他来说,潜心教好学生、看自己的学生像小树一样成长为有用之材是最幸福的事了。从恩师身上受益无穷的陶亚兵,把自己的教师身份看得无比重要。不但自己注重教书育人,身为艺术学院院长,他非常重视教学工作。他常说:“教师头上要一直悬着一把剑,误人子弟是教师最大的耻辱。教师责任重大,其慎重如头上悬剑、脚履薄冰。” “我希望,二十年后,能够有一批学生在全国音乐领域崭露头脚,在他们的工作领域中成为骨干。我们青大艺术学院能成为非常成熟的、专业正规的艺术院校,树立起良好的传统和学风。我希望自己能够专心进行学术研究,著作等身,在学界有自己导师廖辅叔那样的份量,希望自己能像卞祖善老师一样,60岁后还能指挥乐队。” 刚当选为青岛市文联副主席的陶亚兵,目光放得更远了:青大艺术学院如何在培育岛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建设青岛大都市的音乐文化事业,是他正在思索的课题。 长风浩荡,海阔天空。在蓝色的大海边,有着陶亚兵的蓝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