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波 李雨馨
来源:
编辑:刘毅
日期:2018-09-15 阅读:1
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郝龙云长期奋斗在纺织染整行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第一线,近年来取得了无数荣誉:2017年获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016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称号,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久前,郝龙云又获评2017年青岛市“工人先锋”,他却将这一切视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本分”。
对专业始终怀有探索热情的郝龙云,在染整行业拥有多项技术创新和国家级课题,“致力于科研是为了探索行业难题的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对染整行业的认知水平。”郝龙云将目前的行业难题定为科研选题,研究攻克难题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后产生实际效益,在高精度圆网印花、针织物平幅印染、纺织生物酶开发与应用等关键领域,他开展了广泛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并积极推动我国纺织染整行业技术升级。
郝龙云表示,将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技术应用是最困难的一步。在进行“基于纤维素酶的超细涂料生物媒染技术”的科技攻关时,实验室中布料、涂料等材料固定且有限,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的原料丰富多样,此时就需要去生产现场分析解决,寻求调整方案。他利用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工作的机会,成功将多项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企业进行生产对接。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建立的活性染料湿固色系统生产线已经在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等大型纺织染整企业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在转变生产方式和调整能源结构的大背景下,由郝龙云带领进行的科研创新研究也在向“绿色化”方向努力。据他介绍,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清洁化,产品的智能化、健康化,是纺织印染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2015年,郝云龙作为主要完成人加入数十家企业联合研究的“高精度圆网印花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技攻关,首次实现圆网印花由粗糙到精细的突破,同时降低了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指数,投产后取得经济效益100多亿元,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产学研结合领域不断探索的同时,郝龙云也将专业积淀回归到教学的本质。把学生带出理论,走向实践,再回归到课堂,结合实习经验,以此培养学生,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让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面对行业挑战和机遇时的能力”。郝龙云曾带领轻化工程专业2014级的学生一起去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参与其中的纪岚表示:“郝老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带我们从课堂走到工厂,像是一个大家长。”
郝龙云基本每天都去实验室关心实验的进展,和学生探讨实验方案,分析研究试验中的问题。作为纺织服装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杨超感动于郝龙云在工作上的勤劳和认真:“我做荧光试验时,峰值出不来,郝老师提醒我注意狭缝数值,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参数设置错了。”郝龙云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总是一针见血,有时和学生闲聊几句,他就知道问题出在哪,怎么解决,对于学生助力良多。
郝龙云评价自己和学生们的关系为“亦师亦友”。他认为,在线下和学生交流效果更明显,因此经常主动去找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也乐意和他交流,由此他建立起“双主动”师生互动机制。目前,他担任轻化工程专业2016级2班的班主任,“与学生们的沟通十分必要,对于他们的迷茫和不解要及时解答和疏导。”他认为,培养本科生要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他希望学生怀抱热情去面对学业,将来能以更大的动力深入这个行业。郝龙云也经常指导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先给学生们介绍课题项目的信息,推荐相关文献,再针对学生通力合作完成的申请书进行解释和修改。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罗印清表示:“参与这个过程对我们而言,真的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并且对课题项目也有深入的了解。”
“所有的努力,最终的落脚点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郝龙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对于纺织类专业,他希望学生们可以跳脱出以往的看法和认知。“在产业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下,纺织染整行业需要的不再是人数而是人才,是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倾注产业。”因此,他始终以高要求高标准塑造下一代的“纺织人“。
对于本次“工人先锋”的荣誉,郝龙云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自己背后团队的荣誉,是对于自己的教学,团队的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更是对自己学生的最好交代,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动力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