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文慧 宋洪艳 张琳琳
来源:
编辑:刘毅
日期:2018-09-15 阅读:1
他10次获评学院“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所教授课程连续6年被评为学校优质课程,获评“青岛大学年度教学十佳”“师德标兵”“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一位曾经的学生说,“学渣都能体会到小武哥的用心”。
他是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副教授沈若武,又被同学们称为“小武哥”。前不久,他荣膺“青岛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初见沈若武,他不像宣传栏的照片里那样神采奕奕,整个人显得清瘦,鼻音浓重,刚忙着给学生解答完问题。
解剖学是医学院最基础的课程,包括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不必说有时一年会多达300多个课时量,单是他参与的接收、处理遗体工作,就让记者敬佩且感动。
解剖课上的遗体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大体老师”。作为解剖学教师,沈若武要与同事们一起负责协调捐献者家属、殡仪馆和红十字会的关系。在接来每个“大体老师”时,先要立即进行专业防腐处理,再经过2至3年过渡期后,才能用于实验。但是一具遗体只能使用一个学期,就不能再使用了,需要送回殡仪馆火化。就在今年4月份,刚陆续送走了27具人体标本,送别仪式上,老师同学围着“大体老师”鞠躬默哀。仪式结束后,所有人都离开了,但沈若武不能走,他还要跟着处理遗体,要一直护送遗体去殡仪馆。至今沈若武已处理并护送过近200具遗体,每次在家属栏中签名,他都郑重签上“沈若武”。
刚开始从事接触遗体的工作时,家里人大多不能接受。沈若武的父亲甚至埋怨他说,“我是按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标准来培养你的,然而你却给我干的这个活。”好在妻子、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主任张蓓一直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我和他是同行,虽然他的工作性质有些特殊,但是我可以理解,并且体谅他。”张蓓说。时光的齿轮慢慢向前摇动,直到几年前老人的观念才有了转变,对他参与殡仪馆的工作不再心事满怀。
解剖学教师需要常年面对浓度远超国标500多倍而强烈刺鼻的福尔马林和遗体的腐臭味,尤其在夏季,气味从博雅楼的地下一楼一直弥漫到五楼,只要是无课的学生通常都不会踏入半步。而沈若武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是真正的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的,而不是职业。”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夏玉军这样评价沈若武。
“好多年前,鼻子忽然一下闻不到味了,现在基本没有嗅觉;听力下降、鼓膜破裂、流脓、耳鸣,中耳炎的症状越来越重,也从原来的一只耳朵蔓延到另一只耳朵;鼻子里的八个鼻窦都有炎症……”沈若武告诉记者,三十多岁时,他身体上出现了只有大型手术之后才会出现的并发症——胃瘫,喝水都会被吐出来。在医院做从头到腹部的CT,从上到下的在沈若武身上发现了八种疾病,沈若武一上完局部解剖课之后,许多毛病都显现出来,鼻子耳朵都不好受。他的内心不是没有恐慌,但是多年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无惧于福尔马林的“强大威力”。
身勤于教, 心敬于业
“沈老师经常为学生解答问题来不及吃午饭就接着去上课。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只要去找他,老师能帮忙的一定尽全力解决问题。”2016级特种医学的孟海宁说。教课之余,沈若武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与研究生的实验。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和学生们交流实验进展情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创新实验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干,又花钱,又见不着眼前成果,但是能够让学生为未来的医生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培养科研素质。参加创新实验小组的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学生任继文,说起沈若武老师,满是敬佩与感激:“慢病毒载体带有靶基因,靶基因的转向有好几次发生偏移,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点一点地分析原因,还帮我们解决仪器的问题。”他说:“沈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做实验务必要实事求是,要精确再精确,无论结论是否符合预期,都要尊重实验结果。”
在职研究生学习班的学员都是外地的在职人员,他们分布于山东省的各个地方,如临沂市的平邑、蒙阴;菏泽市的成武、定陶、单县;还有烟台、潍坊……由于有的地方交通不便,需要坐完火车再坐汽车。沈若武一般周五下午往学生那里赶,坐晚上的夜车,周六上课,周天的下午或晚上还要赶回来上周一的课,忙碌成为他的生活常态。“除去法定假期,一年中有30多个周末,我每年大约有10多个周末不能在家陪伴孩子与亲人。”他歉意地说:“这种陪伴的缺失是语言难以代替和抚平的。”
愿意教课、也爱教课的沈若武,一直保持着记录、整理、改进如何教好专业课的习惯,他把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思考和研究结果,编写成《解剖学特殊标本制作技术》等6部国家级及省部级教材,此外,他还参与制作了《系统解剖学》实习的影像学资料并已出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医学生们的誓言,牢牢地镌刻在沈若武的脑海。他说做老师与做医生其实是一样的,都需要持久的稳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自己虽然不能站在医疗一线救死扶伤,可是学生们能够传承他的梦想,代替他走向许许多多的生命,挽救性命于危情之间。清贫与寂寞虽然是教学工作的基调,但学生们能够带给他无尽的欢欣与满足。
在勤勤恳恳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沈若武也沉心于科学研究。他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以第一位获批发明专利2项,获市厅级科研奖励2项。
嘉奖有声,奉献无声。谈及今年五月刚刚获得的“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沈若武表示,奖项不是颁给他个人的,而是颁给像他一样奋斗在工作岗位的医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