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雅婷
来源:团委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07-18 阅读:1
新闻网讯 7月16日至17日,我校组织70名师生赴临沂郯城“第一书记”帮包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校团委统筹,9个学院及青医附院联动参与,通过精准服务与长效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

启动仪式在红花镇礼堂举行。郯城县委相关负责同志,红花镇党委相关负责同志、我校相关学院党政领导、校团委负责同志、团干部代表、社会实践师生代表、帮包村干部群众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郯城县委副书记、省派工作队负责人姜廉毅代表郯城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表达了对青岛大学师生一行的热烈欢迎。校团委书记李鹏在致辞中感谢郯城县和红花镇当地为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搭建的宝贵平台,勉励师生要把握机会,深入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务实高效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仪式上,有关负责同志为实践队授旗,标志活动正式启动。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宗国与红花镇签订《中国结历史文化研究合作协议》、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李子超与天伦牧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科学研究协议》,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清亮牵头的“师范教育实习基地”、历史学院金霞教授牵头的“中国结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同步揭牌——系列举措既立足当下服务,更着眼长效合作,构建起“高校赋能+乡村发展”的协同机制。启动仪式后,我校组织的“沂蒙热土扬艺粹 青大学子展风华”文艺汇演在红花镇礼堂举行,以文化惠民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添彩。
实践期间,各团队聚焦乡村发展痛点精准发力,成果扎实。医疗团队(青岛医学院及青医附院)在4个村为100余名村民完成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测,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并发放健康手册,有效提升村民健康管理意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队在2所小学开展支教及阅读援助,以教育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团队为村民检修电脑,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团队完成土壤样本检测及农作物生长观测,形成的初步数据为当地农业种植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法学院团队走入群众一线开展的普法宣讲,以法治服务助力乡村治理。
相关学院党政领导、校团委负责同志走访调研了中国结产业园、第一书记帮扶村、天伦牧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等地,同时看望了各服务点的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此次活动既是我校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育人实践,更是我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深化校地协同机制,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