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末及暑假期间,我校十个学院召开教代会,共商改革大计。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工形成共识,确立了实现学院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年内初步建立学院综合发展新格局,使文学院部分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针对三年发展目标,院长徐宏力说,从现在到2005年是文学院建设的定型时期。要如期建立新格局,实现新目标,就必须在解决管理层次重叠、人员结构失调、教育资源分散、管理效率不高等体制问题上有新举措。改革方案由此正式出台: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以二级学科为建立教学系的基础;缩编学院机关,只设党政办公室和发展办公室两个副处级单位;实行全员有限缺编运行机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在开发项目中寻找学院与个人共同发展机会。
由教学为主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这是自动化工程学院教代会对今后学院发展目标提出的新思路。副院长于海生说,学院发展的定位是:建设“以系统理论为特色学科,以电器工程与自动化为优势学科,系统理论、电器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学院”,通过学科配置和完善学科体系,拓展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空间。
高职院划归我校后暑期召开了首届教代会。副校长、高职院院长夏临华在会上说,高职院要充分利用青岛大学的办学资源和优势,办出特色学科和专业,办出自己的品牌。经过几年努力拼搏,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在同类院校前列。常务副院长于国权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学院发展目标。他说,要继续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
理工学院教代会一致通过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方案,提出抓住学科建设龙头,在加强学科点、基地、梯队建设的同时,把重大、重点、高层次科学研究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年均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其他国家级项目三至五项,地方政府重点项目三至五项。通过抓大项目,出大成果,夺大奖,在“以大带小”中激活教学科研活力,带动学院向高层次整体跨越。
纺服学院教代会制定了发展新举措,提出在二至三年内逐步建立完善四个体系:高效率、高质量、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的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合理、精干高效、能上能下的动态岗位管理体系;教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分配激励体系。对此学院对现行机构作了较大调整,在管理体制上分别建立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学术学科建设及学位等四个工作委员会,在教学体制上设立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艺术四个系和纺织研究、服装研究两个所及一个机械实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