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大要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青大要闻>>正文

抓教育改革 促教学质量 我校喜迎8500余名新生 “招进优质生源和输送优秀毕业生”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9-16     阅读:1

今天,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8500余名新同学怀着对青岛大学的憧憬和向往来校报到。

今年,我校共招生8586人,其中本科6682人、专科1904人。学校对迎新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把迎新工作作为“形象工程”和“暖心工程”抓实、做细。有关部门提前在火车站、长途站等地设立了接站处,在校内设立了迎新站,以方便提前来校的新生和家长。记者在校园里看到,迎新现场秩序井然,校党政领导、学院和有关部门领导不停地在校园巡视,并亲切地询问刚下车的新生和家长旅途情况。校园里到处是欢迎新同学的横幅;学校接站的班车一到校,老师和师兄师姐便马上迎上去帮新生和家长们扛行李,带领他们办理入学手续,并把他们送到学生公寓;有关部门还准备了免费纯净水供他们随时饮用;青年志愿者身披绶带为他们指路带路、解疑答惑……

近几年来,我校“苦练内功,狠抓质量”,形成了“招进优质生源和输送优秀毕业生”的良性循环。从1999年始,录取分数线持续攀高,招生工作连续5年无“小年”。今年我校本专科招生又取得重大突破,在招生的24个省份中有12个省份将我校定为重点批次。在山东省内高校普遍投档未满的情况下,我校不仅又是“爆满”,文科一批次录取线之高又创下了省内高校中的“第一”。其中,在省内本科一批次录取的12所高校中,我校是一志愿文理科投档人数超过均计划数的两所高校之一,文史类最低录取线为605分,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一;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6分,其中,最高分达到694分,居山东省高校第二位。本科三批次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70分和561分,各超过青岛市本科二批线12分和13分,均比市三批次文、理分数线高出32分;其中,文、理科最高分为599和613分,是省内高校中的最高分。专科一批文理科录取线双双超过我市本科二批线。对口高职本科生为今年首次招收,生源状况优良,会计学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在全省招生200人,录取分数线分别为636分和629分;专科(高职)一批文史类最低录取线569分,理工类558分,分别超出青岛市本科二批分数线11分和10分,超过我市专科一批分数线43分和59分;美术类艺术设计专业最低文化线为317分。今年我校在山东省外的23个省份计划招生1155人,在绝大多数省份为一志愿录取,特别是在二批次录取的省份中,最低录取线大多超过或接近当地重点线,其中在新疆、陕西、内蒙古、吉林、青海、甘肃等省份超过重点线20分以上,在有的省份超过重点线50分左右。

自1999年至今,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被山东省人事厅公布为已连续5年超过90%,并且是省内高校唯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学校,其颇具成效的助学工作和自成特色的助学体系也作为亮点被广为报道。近年来,我校的学生考研率不断上升,今年通过复试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1.5%,其中有40余人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清华等一流名牌高校录取。多年来,我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比全国重点高校高出15%左右。2004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校平均通过率为75%,超出全国重点院校29.1个百分点,在全省高校中继续位居前列。本次考试,我校中心校区通过率为73.5%,医学院校区为88%,师范学院校区为75.7%。据国家考试中心统计,本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国的平均通过率为26.5%,其中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是45.9%,非重点院校为24.5%。在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中,山东赛区有4名选手获得特等奖,青大学生占得2席,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山东省一等奖各1项;两支代表队均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此外,在国内外举行的各类比赛和考试中,青大学生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对此,不少媒体纷纷撰文称为“青大现象”,许多高校也将青大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作为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我校的领导班子认识到,“大”并不等于“强”,必须要“苦练内功,狠抓质量”。早在2002年,我校出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启动了教学创新工程。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学校推出了灵活的弹性学制,只要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或延长修业年限;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允许以优秀科研论文、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课外科技成果等取得学分;对三年级以上本科生逐步实行导师制;倡导研究式教学,给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和经费;实行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打通,允许高年级本科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承认其学分;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拔尖学生,通过本硕连读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对特别优秀的学生优先选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从2002年开始,我校每年选派近百名学生出国学习。另外,从2000年开始,我校便在国内较早推出了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的“二部制”教学改革试点,改变了以往过分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新模式。为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优势,我校所有本科专业课程都向其他专业、其他学院开放。从2004年开始,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和法学六个专业开设第二专业教育。允许学生在修读本专业的同时兼修另一专业,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颁发双专业毕业证书。修读第二专业的学生,若第二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在两个专业的学习成绩均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时,同时得两个学士学位证书。我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凡学习成绩优良并且学有余力的,可从第二学年开始申请修读第二专业。另外,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可以在第三学期提出申请,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核,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近年来,我校还实施了《教学研究管理办法》,学校每年拿出近百万元资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了增添助推剂。

招进优质生源,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我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为社会所肯定,我校的毕业生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据悉,我校将于9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随后新生将接受为期近两周的入学教育和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