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7-07 阅读:1
日前,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传来消息,截至目前,我校200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7%,完成省人事厅所制定的85%的就业率目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这是在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取得的佳绩,也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
高水平的就业率,来自于学校以人为本的育人质量的提高,来自于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观念的不断创新。
“教学创新工程”的实施,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二部制”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优化、专业课程的调整、不断完善的学分制、与众多国外大学进行的学生交流培养、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我校综合性育人优势凸显。近年来,我校学生考研层次和考研率逐年提高,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写作大赛等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3年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1%,超过全国重点高校26.3个百分点;今年在国家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选调中,我校有130人被录用,占全省被选调人员的10%。高水平的育人管理和高素质的人才质量,使我校毕业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此基础上,学校大力创建和实施“就业评估工程”,使就业工作格局不断优化。毕业生总量增加,而人才市场需求减弱,是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加之,往年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城市青岛日益成为全国大学生择业的热门城市,无形中更使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对此,学校党委和行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看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年初,以全省高校就业评估为契机,我校该项工作在组织架构、意识创新及服务理念上又迈上了新台阶,建立健全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从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到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到院系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到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初步构建起有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统一协调、院系明确责任、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科学工作机制。按照我校制定的《关于做好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了“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的工作格局。
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探索,在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也在不断的建设、优化中。为把就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校分管领导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提出,要以营销的意识从服务和市场两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为能科学、高效地做好就业工作,学校将原来分散进行的高职、专科、医学、师范等就业工作作了调整,实行统一要求、统一政策、统一工作力度,从而保证了该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在严峻的形势下取得了可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