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扬、李保燊、韩章柱
来源:发展规划处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05-14 阅读:1
新闻网讯 5月12日,学校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暨二级单位考核工作部署会。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校长魏志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恩贤主持会议,校领导李荣贵、何燕、李建波出席会议。学校各党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胡金焱就“十五五”规划编制及二级单位考核工作发表讲话,强调以规划引领发展,以考核激励进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从2000年“十五”规划起,学校发展目标与国家规划同步,历经多阶段规划发展,迈向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征程。“十五五”规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五年规划,对学校发展起到引领、统领和激励作用,要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山东全面求强中求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发展定位,以规划牵引带动高质量发展,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分解至规划,持续推进并以此检验发展进程,同时依据发展阶段与时俱进,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深刻认识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五五”时期是教育强国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与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同频共振,融入山东省教育强省建设。破解改革难题,以创新思维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以大成果、大平台、大项目等支撑学校发展。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合理目标,规划可行发展路径。三是聚焦关键点,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强国发展大局,从立德树人、拔尖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战略创新,高质量落实规划。以“四个面向”为指引担当使命,主动参与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大平台建设,有力发挥高校的支撑作用。服务区域发展,强化服务地方功能,打破高校与社会的壁垒,实现共生共荣。明确目标定位,推动特色发展、特长发展、优势发展。四是构建科学的“十五五”规划体系。总结“十四五”规划体系(“1+2+4+N”)的经验模式,科学构建“十五五”规划体系(“1+5+N”),即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人才培养、学科科研、人才队伍、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专项规划为支撑,N个学院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加强学院规划工作,摸清家底、对标对比,科学定位、明晰任务,分类施策、推进落实。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规划编制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深入规划制定,按照任务分工和要求,建立工作专班,精心组织规划编制工作。
关于二级单位考核工作,胡金焱强调,一是善用辩证思维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当前改革攻坚期,既要清醒认识学科优化、资源整合等现实压力,更要坚定信心,将困难转化为深化综合改革的契机,通过“冲一流、强特色、促交叉”的战略路径,在破解瓶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内生动力。考核是指引,是推动发展的“指挥棒”,此次二级单位考核实施办法修订突出激励导向,让实干者共享发展成果,将考核转化为凝心聚力的纽带。三是锚定任务目标谋划长远发展。二级单位考核方向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目标要密切结合,通过“目标共担、责任共扛”的协同机制,推动考核、规划同部署同谋划,一体推进。

魏志强强调,要以学科为龙头狠抓规划落地与考核实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聚焦学科发展。坚持学科分类发展,精准定位学科目标,彰显学校“医工交叉、特色鲜明,文理支撑、综合厚重”的办学特色。各学院要明确学科方向,明确方向带头人、团队成员,加强梯队建设。二是加强重大项目组织。面向国家重大产业需求,以重大项目的组织与申报为切入点,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应用等多维度组织队伍,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奖项培育工程。三是强化规划落地。规划编制要确定对标单位和量化指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单、责任状、绩效奖。
魏志强对二级单位考核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锚定高远目标,强化使命担当。此次二级单位考核以“冲一流”为导向部署年度目标任务,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二是直面管理挑战,破解发展瓶颈。要系统研判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资源约束,通过“财务优化、制度创新、效能提升”组合拳打通堵点,建立领导与教师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政策透明、信心传递。三是狠抓任务落实,凝聚协同合力。党政职能部门要主动下沉服务,构建“需求对接—资源调配—政策赋能”全链条联动机制。教学科研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推动考核压力转化为学科优化、成果转化的实际动能,学校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为攻坚克难提供坚实保障。
会上,李荣贵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展规划处就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青岛大学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实施办法》修订调整情况及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方案进行了汇报说明。
刘恩贤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一是迅速传达落实。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专题学习,根据“1+5+N”规划体系和二级单位考核实施办法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二是强化协同联动。各牵头单位和职能部门要建立学院联系机制,在学科交叉资源统筹和分类调研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注重持续推进。各单位要通过细化任务分工,压实责任链条,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认真开展总结评估、专题调研和规划编制,确保各项工作在时间节点内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高水平呈现。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