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宣
来源:
编辑:宗国
日期:2009-07-01 阅读:1
新闻网讯 日前,青岛市红十字会代表青岛市政府与我校及青岛啤酒公司正式签订了青岛啤酒“重塑激情成就梦想”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项目三方合作协议,我承办的青岛市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心理援助项目正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为促进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尤其是孩子们心灵家园的建设,青岛啤酒公司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博大的爱心,于2008年5月19日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捐资设立了心理援助专项基金。该基金重点对青岛市对口支援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小学、陈家坝中小学三所学校(含部分幼儿园)的4000余名师生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为保证该项目的科学、有效实施,青岛啤酒公司、青岛市红十字会面向社会广招人才,经过严格的论证、招标,由我校心理专家制定的心理援助计划中标。
受市红十字会和青岛啤酒公司委托,我校陶明达教授和夏锡梅副教授几下灾区,深入实地认真调查研究,走访了北川曲山镇小学、陈家坝中小学和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实地调研,对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完善,并开设了心理讲座,举办了团体咨询活动,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对重点对象实施了心理干预等,使方案日臻完善并取得了初步的援助效果,受到了当地的认可和欢迎。该项目于2009年3月16日首先在登州路啤酒厂启动,并于2009年5月11日在四川北川陈家坝小学正式揭牌建立了心理援助工作站,由我校心理专家负责该站的具体建设。2009年6月8日,青岛市市长夏耕亲赴陈家坝看望援建人员,并亲切叮嘱我校心理援助人员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搞好,青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然同志也亲临工作站指导工作。
该心理援助项目实施期为期三年,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博爱温暖心灵”阶段,第二阶段为“激情塑造心灵”阶段,第三阶段为“梦想回归心灵”阶段。整个计划期间,将广泛利用我校心理学等综合优势,联合心理学界及其它各界的社会资源,包括与青岛市民联手,共同帮助北川的师生们重建心灵家园。在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培训、心理旅游、读书活动、大手拉小手等各种活动对灾区师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灾区学校建立规范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活动场所,培训一支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植其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够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项目执行期间,还将为我校辅导员等有关教师、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及参与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