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大要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青大要闻>>正文

资困与育人相结合 为建设和谐青大搭建基础平台——我校资困助学工作回眸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7-10-11     阅读:1

学生是学校的生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导致了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帮助他们顺利地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和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始终重视和关心学校的资困助学工作,并将其视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社会满意、家庭满意、学生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政治任务进行部署落实。经多年努力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以学校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校内无息借款、绿色通道、特困生家庭走访、社会奖助学金、社会结对定向资助为辅的,全方位、多元化、有重点的资助体系,并且将资困与育人相结合,创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资困育人体系。

据了解,今年国家和省政府为我校贫困生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预计约为1300万元人民币。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提取经费用于学生资助工作,今年用来资困助学款项总额约能达到1000余万元。除此,学校在上一学年为3900多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年贷款总额达1600万元以上。政府及学校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

为了扩大资助范围,筹划更多的资助款,学校积极拓展包括海外的各种资助渠道,各个学院充分利用各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争取社会助困活动,广大教职员工视资困为己任,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个人资助活动。资困助学、资困育人在校内蔚成风气。据学校资助中心统计,目前,在我校设立的各类社会奖助学金21项,每年提供的资助款达140万元,我校自发成立的“爱心基金”已累计接受捐款90余万元;公开的结对定向资助100多人,资助款约20万元,不公开的结对资助者更是不在少数。另外,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000个左右,每年发放勤工助学酬金近200万元。学校努力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市场,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还实行了困难补助、无息借款、学费减免、走访特困生家庭并送上慰问金等助困措施。2007级新生入学,我校为273位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为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军训服,其他的各种针对新生的资助工作正在加紧落实中。

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演讲中说:“贫困不是我造成的,我不因此而自卑!”但就这个群体大多数来说,总是被贫困的阴影罩着,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有效的使他们摆脱阴影,充满阳光的成长成才是资困助学的主旨所在。坚持以人为本,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我校资困助学体系的一大特色。

自2005年起,学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了“汇聚爱心,资困助学”活动,设立了“爱心助学金”,依托爱心基金开展多种育人活动,使受助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得到资助,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感觉到爱心的涌动。同年,学校还开展了校内党支部结对资助活动,340多个党支部都有了自己的结对对象,除必需的经济和物质的资助外,各支部都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忧虑上,把思想教育和物质帮助结合起来,资助寓育人之中,不仅使学生解困,更让学生健康成才。

学校每年都定期召开特困生座谈会,了解特困生学习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特困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优秀特困生及“自强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成才;定期开展“互助关爱,自强成才”主题活动月活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制定了《青岛大学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为每位入学新生建立诚信档案。定期举办大学生征信系统及相关金融知识讲座,对申请助学贷款学生进行个人征信知识的培训。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存在的身心压力,学校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社团,以“互助关爱,自强成才”为宗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交流合作互助的平台,提供实践锻炼、完善个性、拓展素质的舞台,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成长成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定期联合对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对有心理问题的特困生进行心理指导。

完善的资困助学体系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助学特色,使我校的资困育人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到处开花结果,助学育人已成为学校、学院以及广大教师和职工的经常性、日常性工作,为建设和谐青大搭建了最基础的良好平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对此均作过报道,在国内高校和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