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慧
来源: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李鹏
日期:2019-04-29 阅读:1
新闻网讯 4月25日,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在浮山校区举办“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学术报告会及“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愿景与路径”教学交流研讨会。学院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为主讲。学术报告会由院长肖建红主持,教学交流研讨会由副院长耿庆汇主持。
学术报告会上,刘俊首先介绍了自乡村旅游政策出台以来的开发热潮,并以广州市旅游发展战略为例,提出乡村旅游开发热潮或将意味着又一轮潮涌现象的观点。接着,刘俊对中外理论梳理并结合实地案例,分别从资本流动、文化政治、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乡村性和后乡村性四个理论视角对乡村旅游研究实质做出阐释并引出思考焦点。乡村可能成为资本寻求空间修复和剥夺性积累的新场所,他表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新的危机。乡村旅游研究首先要理清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重构背后的动力机制。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资本与人的在地化,同时借助外部输入资本、返乡精英和NGO组织的努力,重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系统。交流环节,刘俊耐心解答现场提问与师生继续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的内核本质,呼吁大家以批判性思维做学术研究。
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刘俊首先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自身的积累、学科发展和所处区域的地理优势等概况来明确“我们”即旅游管理学院存在的独特性。接着,他简要地回顾了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并简述了学院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和主要的成果。刘俊还分享了关于创新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刘俊与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老师就如何改革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交流,他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关于“旅游+教育”、休闲教育的具体含义和如何建立具有旅游专业性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及选择通识课程的标准是什么进行详细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