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李鹏
日期:2019-12-19 阅读:1
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海光教授、韩光亭教授与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on Earth-Abundant SnSe Nanocrystals”为题发表在国际催化领域权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DOI: 10.1016/j.apcatb.2019.118526),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4.229。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赵海光教授和王超博士,赵海光教授和Federico,Rose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单位。
氢能因其储量丰富、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理想绿色能源。开发高效稳定的太阳能转换材料体系制备光电化学器件,用于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相对于含有重金属、贵金属的纳米材料,锡基纳米材料不但毒性低,而且储量丰富,价格便宜,可降低光电催化析氢成本。
本成果首次利用阳离子交换法合成近红外长方体形SnSe纳米晶,并将其作为光吸收剂用于太阳能光电化学析氢,获得8.2 mA/cm2的饱和光电流密度,刷新了无重金属近红外纳米晶光电催化析氢的记录。该成果为利用地壳中储量丰富的金属锡制备纳米晶提供了简便的制备方法,同时证明了地球储量丰富的硒化锡纳米晶作为光吸收剂在光电器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对于推动光电技术的实际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193127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