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为2025...
· 校领导率团访问意大利和...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
·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
· 我校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
· 我校召开青岛大学德雷克...
文化学术
· 我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药学院朱玮团队在Nature ...
· 化学化工学院翟艳玲、郭...
· 物理科学学院龙云泽教授...
· 我校举办“周五之夜”第3...
· 美国物理学联合会《科学...
· 物理科学学院宋建军课题...
· 学校多个师范类专业通过...
综合新闻
· 济南大学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我校第二十一届社团文化...
· 青岛大学能源行业校友会...
· 我校召开第七届教代会提...
· 菏泽市(曹县)来校交流...
· “青大讲堂”第二期《材...
· 青岛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 我校济南校友会一行返校...
  文化学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文化学术>>正文

药学院朱玮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陈艳      来源:科技处      编辑:伍恒犁        日期:2025-11-04     阅读:1

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药学院朱玮教授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青岛大学徐文华教授,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杜克大学等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题为“iPSC-derived ITGA6-positive cells restore aqueous humor outflow in glaucoma ey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iPSC来源的ITGA6⁺细胞通过menRNA介导的跨细胞表观遗传机制,促进小梁网组织再生并降低眼压,为青光眼治疗提供新思路。药学院2024级博士生封鹏超和张晓燕、美国杜克大学Chen Yu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徐彬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武珅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青岛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因小梁网细胞衰老导致房水流出受阻,目前缺乏有效修复手段。iPSC衍生小梁网细胞(iPSC-TM)虽具修复潜力,其作用机制不清制约了临床转化。本研究整合单细胞测序、共培养及动物模型,发现iPSC来源的ITGA6阳性细胞并非简单替代损伤细胞,而是通过激活内源细胞“年轻化”,恢复房水外流并降低眼压。研究首次揭示该细胞通过旁斑-menRNA轴实现“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周边细胞命运。该成果在单细胞层面明确了iPSC-TM疗法的功能单元,阐明其核心机制,为临床转化奠定基础;同时提出“跨细胞表观遗传”新概念,为组织再生疗法开辟新路径。

责任编辑: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