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3-09-01 阅读:1
8月19日上午,暑假中的医学院校园静悄悄的。但是,位于教学楼三楼的生理学教研室学术厅里却是一派热烈的气氛,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
这次学术会议完全仿照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进行。所不同的是会议的主持人以及在学术讲坛上唱主角的是来自复旦大学和我校医学院的近20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发言的题目涉及神经生物学的诸多领域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而他们的导师和同学们则在台下作听众,他们中有中科院院士杨雄里,我校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俊霞以及两校的有关专家。
每个人报告的时间是10至15分钟。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第一个上台的是复旦大学的博士生李耕林,他报告的题目是《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接着上场的是我校医学院生理学在读博士生姜宏,她发言的题目是《帕金森病及防治的对策研究》。姜宏落落大方,她结合幻灯片,介绍了导师谢俊霞教授实验室的部分工作……每个人发言结束后,紧接着是台下听众的提问和台上台下的热烈讨论。两校的研究生们对这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非常喜欢这种非正式而又很正规的学术交流氛围。记者看到,两校的师生连会议休息的间隙都不放过,大家站在走廊里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不少同学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医学院几位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练兵,不仅使两校的研究生有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还让他们练了胆。复旦大学博士生刘健说,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这样的活动尤其是对低年级的研究生大有益处。“多参加几次这样的会议,如果将来有一天真的站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我们至少不会胆怯。”一位女硕士生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雄里是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者。作为山东省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顾问,我校外聘院士、医学院名誉教授,杨雄里院士多次来我校讲学,并对医学院的学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据了解,这次活动双方从去年十月开始酝酿,原计划在今年五月举行,因为“非典”才推迟到暑假。这次学术会议自始至终都以研究生为主体,而两校的导师则是幕后的支持者,他们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杨雄里院士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年轻人推向前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早日成才脱颖而出,因为中国神经科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学术交流结束后,杨雄里院士对两校研究生的报告作了详细点评。他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双方学生的表现都很出色,介绍了各自正在进行的研究,并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讨论。他说,这次学术会议实际上也是两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一次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结束后,两校的研究生有些依依不舍,短暂的相处让他们结下了友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