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把我们的队伍打造成一支铁军——青岛大学组织建设纪实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4-21     阅读:1

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是我校党建工作的又一个亮点。多年以来,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能打硬仗的战斗堡垒和冲锋在前的党员队伍,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如果说细致、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学校这棵大树得以茁壮成长的树根,那么坚强有力的组织建设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领导者的素质往往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校党委注重抓好“三个始终”、“一个原则”。“三个始终”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着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始终把组织建设贯穿于改革发展之中,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观点。“一个原则”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多年来,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处以上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举办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学习班,开展了“三讲”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加强学习和研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使班子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奋斗。

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规范决策程序,坚持、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委常委会、党政联系会、书记碰头会、党委例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每年,我校党委都把为教职员工做好事、做实事作为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校园网建设、筒子楼改造、学生浴室改造扩建等几十件实事相继完成。校领导每人都有一个联系的学院,他们经常深入学院调查研究,了解来自一线的实情,帮助师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学校党委建立了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了校长信箱,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求真、务实的作风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致拥护。

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一直是我校党委重点抓好的一项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校党委以机关机构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初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干部队伍。

从1993年5月实施四校合并以来,我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范围的干部调整。经过部门调整和竞争上岗,校部机关党政管理部门由原来21个外加6个校区办公室减至18个,校部机关内设科级机构由68个减为39个。机关党政部门负责人正副职数由65人精简为44人,正副科长由79人精简为48人。改革前,校部机关党政部门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为64.6%,改革后占84.1%,平均年龄由改革前的平均47.7岁下降为43.6岁,新组建学院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也降至40.3岁。

我校以多层次、有重点干部培训为着眼点,举办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科级干部培训班,选派干部到地方政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省高校工委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班、市委党校培训班等。去年,为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路干部队伍,我校选派26名中层干部远渡重洋,赴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进行为期7周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培训。

我校逐步完善了干部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大学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青岛大学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公示制暂行办法》、《青岛大学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暂行规定》等,为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证。从2002年开始,我校在校部机关各部门、校直有关单位中推行了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调动了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校党委还出台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围绕各项指标在届中、届末对党总支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委制定了《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每年对党员进行评议,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七一”前夕召开大会进行隆重表彰。“九五”以来,共有9个基层党组织、25名党员、8名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高校工委表彰;7个基层党组织、7名党员、7名党务工作者受到青岛市委表彰;40个党总支、100个党支部、160名党员、62名党务工作者受到校党委表彰。

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2003年春,一场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华大地,我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投入了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在这场斗争中,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战斗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校各学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品牌,如文学院和纺织服装学院选派学生党员担任社区党建助理、法学院为党员宿舍挂牌、理工学院组建国旗班等等,将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校党委着重抓好了“三个一”:夯实一个基础,即建立和完善总支、支部工作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创先争优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气氛;突出一个教育管理,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

校党委先后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程序》、《系总支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等十几项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结合合校、机构改革、学院调整等时机,校党委先后三次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大的调整,做到了行政机构和党组织同步设置,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同时认真选配了让群众放心的基层领导班子,现在,多数党支部书记既是政治和思想上的带头人,又是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的骨干。

在基层党组织的强有力的领导下,党建工作带动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2000年,在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评审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师生员工艰苦奋战,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几年来,新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与国内名牌大学不相上下;自1996年至2003年,我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主要办学指标上翻了一番以上……

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党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党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我校党委抓住发展、教育和管理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党员素质。

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坚持“早启发、早教育、早培养”的指导思想,一抓源头,新生一入学就开展“知党、爱党、跟党走”教育;二抓阵地,以党校为依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三抓网络,建立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三级教育管理网络。学校通过组织学党章、学马列、学邓选小组,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各学院经常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实践锻炼和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党支部对每位入党积极分子指定了培养联系人,做到包教育、包培养、保成熟。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校实行了“七项制度”,即团组织推优制度、上一级党组织派员列席支部会议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预审制度、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负责人与新党员谈话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追究制度,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良好的育人效果要靠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除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我校还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了“佩戴党员标志”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