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一直是校党委重点抓好的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在工作中,校党委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务实之风、创新之风和廉政之风,以良好的作风带动校风、学风建设,使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推动了学校各项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大兴学习之风
抓作风建设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这是我校党委一班人的一致认识。
校党委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脉搏,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是我校党委雷打不动的制度,多年来一直得到认真执行。校党委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入手,以改进校风为重点,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扩大了党委中心组的范围,并对学习内容、形式、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使理论学习能够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高等教育的改革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部门和个人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校、院领导班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党委教育党员提高认识,从党风是形象、党风是力量、党风是生命的高度认识作风建设,使每位同志都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委还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践“三个代表”结合起来,把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放在第一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加强学习和宣传、召开座谈会、举办活动等措施,校党委联系工作实际,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排查不足,制定措施,切实解决我校当前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好的形象、好的作风带动全校党的作风建设。
各个学院也都纷纷行动起来,改变工作作风。师范学院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不但要求各部门坚持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和间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还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学习、研究自己的业务,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此同时,重新修订了《教职工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暂行规定》,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机关各部门是学校实施管理、服务的主要阵地,是体现学校管理水平和精神文明风貌的窗口。2003年4月,校部机关党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对校部机关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全面的加强和改进措施,同时加大了督察力度,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校部机关作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大兴务实之风
抓作风建设必须大兴务实之风、大兴调研之风。
多年来,党委一班人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从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出发,经常深入教学科研、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校党委一直心系群众,在“实”字上下工夫,把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教职员工切实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等,设立了校长信箱,开通了校长公开电话,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了干群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机关党委设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监督电话和机关作风建设意见箱,建立机关作风建设大家评制度。广大师生员工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书面或拨打监督电话等形式,向校部机关党委反映情况,并设立了监督电话。校部机关党委每学期开展一次机关作风建设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机关作风建设评比的重要依据。
1999年,校党委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重点解决好领导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带动和促进我校的作风建设。在处以上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的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用“三讲”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自己,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凝聚力、感召力。
校党委是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结的集体。在重大问题面前,党委成员都能以大局为重,达成共识,绝不以个人因素影响事业的发展,在全校师生员工中享有极高的威信。“三讲”中的一项调查显示,我校领导班子在师生中的支持率高达90%以上。
大兴创新之风
校党委深知,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仍然用老套路、旧方法,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只有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争上游、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敢谋别人未谋之事、敢干别人未干之事,用奋发有为、敢想敢干的勇气来谋事业抓发展,青岛大学的事业才可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1993年,原青岛大学、原青岛医学院、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原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新的青岛大学,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合并后,校党委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就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院系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校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学科调整工作,使学科的交叉融合得到加强,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实施“教学创新工程”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实施学分制改革和“二部制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新世纪名师计划”,启动“421”工程,加大人才和培养力度,一批高层次人才相继来校工作。
——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改革,使膳食、车辆管理、住房等相继实行社会化管理,学校发展轻装上阵。
——干部制度改革。通过竞聘上岗,建立起了一套能上能下、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解放了思想,有力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学院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五权下放”,扩大了学院办学自主权,理顺了院校关系,充分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基建工作跨越式发展。贷款、筹资1亿多元人民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15项基建工程、25个楼座,有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缓解了教职工们的住房紧张局面……
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青岛大学已发展为学科和办学层次齐全,办学优势和特色明显,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基础建设和设施条件初具规模,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活跃,社会声誉良好的综合性大学。
大兴廉政之风
抓作风建设必须大兴廉政之风。校党委深知,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保持清正廉洁是对领导的最基本要求。
我校扎实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洁自律、艰苦奋斗意识,强化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认真实施干部廉政谈话制度、诫勉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政鉴定制度、定期考核评议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各级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做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表率,带头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广大党员按照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规范自己,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我校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纪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先后制定了《青岛大学关于校(院)党政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若干规定》、《青岛大学关于严格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青岛大学关于各级干部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青岛大学关于处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等多项制度、规定,并努力促使这些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检查,坚持纠建并举,纠正不正之风。校纪委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领导干部落实“三项”制度,制止奢侈浪费八条规定、廉洁从政准则等条款情况进行了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对预算外资金、小金库、个人借款、违规占房、违规收费等方面,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参与了教职工住房的分配、出售以及办公用房的调整。对招生工作特别是艺体生的考试、阅卷等实行全程参与和监督。对基本建设项目、大型维修工程、药品和一次性卫生材料以及大宗物资采购实行了招投标,规范了采购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注重了医德医风建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党风正,则校风正;校风正,则教风正、学风正。多年来,强有力的作风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使青岛大学这艘航船在改革的征程上能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