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奔走在梦想的路上……——大四生生活状态透视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1-05     阅读:1

几天前,记者不经意间在校园网“浮山论坛”上发现一个名叫wolang的网友发的一个帖子:“回想大学四年的日子,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四年中有多少值得留恋的人和事啊,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话来不及说,很多感情埋藏在心底,可无情的时间却要把它们统统带走。转眼之间,再见花开时,重逢花开处……”如此富有诗意且略带伤感的语言,原来是文学院中文系的一个大四生留下的真情告白。在下面,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大四生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考研or就业?记者顺着往下看去,学子们关于毕业与考研的帖子就一条条映入眼里。的确,当每一个学子站在大四这个风口浪尖时,心情都不会平和。在大学最后的日子里,他们都在忙些什么?经过几天来与一些大四生的接触,记者眼中依稀浮现出一幅跃动的图景:凌晨,在一方浩渺无垠的大草原上,一只只羚羊向着太阳升起的远方奔跑着……或许,这些大四生们也像这些羚羊一样,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奔走于一条通往梦想的路上吧。

置办“行头” 忙着“赶场”

天气一天天冷了,大四生的心情也进入了“冬季”,课堂再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了。穿一身得体服装,夹着精心制作的简历,他们行色匆匆走在校园小径上、出现在人才招聘市场上。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打点一身“行头”,逛逛人才市场,趁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成了不少大四学生的生活“主题”。

为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不少大学生在 “门面工程”上可谓颇尽思量。记者注意到,从11月份开始,我校的美发店、复印店开始“升温”, 有的忙着做面膜,有的忙着复印简历,忙得不亦乐乎。记者一天在西院的一家商店看到,一名同学正在电脑前精心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后面还有很多同学在排队等候。厚厚的简历精心设计,上面记载着学子大学四年的光辉“业绩”,包含着学习成绩、社会实践以及所获的奖励。据了解,这些简历所耗不菲——一般每份需要十几元,复印一份需要两三元。记者调查后发现,大学生花在简历上的费用一般100元左右。

简历做完了,西装穿上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市场开始热闹起来。纺织服装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已经赶了很多次场了。“这些日子可把我忙死了,”记者面前的他略显疲惫,“以前读报纸最爱读新闻,现在我最留心的则是招聘信息了。有时从报纸上看到招聘的信息,浏览一边后就会扔下报纸急着去应聘,现在我都成了山东路、海尔路人才市场的常客了,几乎每周都要去几次。不过,到现在我投出的简历没有几份,大多数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都感到有些无奈。”

人才市场扎堆儿,网上“人才大集”也热度不减。据不完全统计,在教育部发起的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周期间,有50余万人登陆全国人才市场网。国家人才网、全国毕业生就业服务网、青岛市大学生毕业服务网、青岛市人才市场网、我校毕业生就业网等网站的访问量一路攀升,网上寻“伯乐”成了今年大学生就业的新景观。不少大学生告诉记者,网络求职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大量需求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用人单位的运转状况和招聘情况,使投递简历有的放矢,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增加求职成功率。

高校连年扩招,让更多的人圆了大学梦,但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就业竞争的压力,不少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因此变化,两眼不再紧盯着城市,薪水期望值也降低。电气自动化学院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只要适合自己,有宽阔的发展前景,薪水和地域都不是问题。他说,他已经去了好几次人才市场了,投出了5份简历,其中4份是郊区的企业。“我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他说。记者对部分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就业观念更趋务实,留城坐机关的观念已经“松绑”,很多大学生的择业已向市郊倾斜。

考研一族 我心无悔

冬日深夜,静悄悄的,有时还夹杂着一股阴冷得让人瑟缩的寒气,我校东、西两院有两座教学楼里依然亮着灯,这是为方便学生考研,校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联合开的“绿灯”——将西院2#、东院2#两座教学楼的关门时间延迟到晚上12:00。不久前的一个寒冷深夜,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群体,探访了一些考研学生的生活状态。

晚10点钟,教学楼的熄灯铃响,可西院2号楼220教室里灯火依旧,40多个考研的同学依旧坐在凳子上,没人起身离去。翻书、演算、默背……2个小时过后,当楼门关门的铃声响起时,才听见“哗哗”地合书声,静寂的深夜,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冬日深夜的某一条幽静小径上,行走着这么一批人,他们怀里抱着的是一摞摞考研大全、应试宝典之类的书,他们疲惫的双眼朝望着远方的梦想。

宿舍-教室-餐厅,无数日子的循环往复,无数日子的早起晚睡,对于这些铁定了心考研的人来说,在外人眼里“不堪忍受”的生活模式早已习惯了。而且,还有很多大学生们过着一种“漂泊在路上”的生活。他们不舍路远不舍腰包,纷纷“走南闯北”,南征北战,拜会导师,作客各种辅导班。商学院的一位毕业生11月份刚刚去广东拜访了所报专业的导师,12月份又去北京参加了一场英语考研辅导班。谈起这段经历,他叹口气说:“没有办法呀,别人都去上辅导班、看导师,自己不去不要吃亏嘛!”记者了解到,他光是这一个月已有1000多块钱在火车票、礼品、听课费中漂了。

考研之路充满着艰辛,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奔走在这条路上。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今年全国约94.5万人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比2003年79.7万净增长14.8万人,增幅18.4 %,而且在校大学生是考研一族中增长最快的。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出现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个班共有40余人,报考研究生的31人。据了解,其他学院的大四考研率也保持在7成以上。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考研之路呢?采访中不少大学生坦陈:考研绝不是为了坐学术冷板凳,而是为了日后找份好工作。汹涌的就业之海让考研成了暂时的择业避风港。再者,用人单位招聘时“人才高消费”思想作祟。不少单位希冀通过研究生来装点“门面”,一些大学生、甚至中专生能做的事,偏要研究生去做,这在客观上助长了考研热。另外,高学历所享受的高待遇给大学生带来的诱惑。较之本科生,研究生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比如安家落户配偶安置、较高薪水等,这也使不少大学生将宝押在了考研的这张特殊的“人才通行证”上。

逍遥一族 心态各异

就在很多人为跑人才市场、为考研而忙活得焦头烂额时,在大四的群体中却有一部分人依然过着一种“逍遥”的生活:一部分是已经被保送研究生的,在别人眼中,他们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学四年来,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及那些令人眼羡的各种荣誉证书,让文学院中文系的小张比别人多了一分选择的机会。上个月,他被系里通知保送研究生。于是,在别人为未知的明天苦苦奋斗时,他依然每天都过着这样一种有规律的生活:上课、自习、去图书馆,偶尔上上网、陪朋友逛逛街。不过,他的内心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告诉记者,有时看到别人学习到晚上12点早晨6点起床时,心里会隐隐感到一种失落。

还有一种是守株待兔般地捱天过日子,这部分同学是对学业彻底无望,消极期待着有一天哪家单位能对他伸出“橄榄枝”。我校某院毕业生小李四年来共有6门功课不及格,英语没有通过四级。他过着一种“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活,现在每天都在网吧里混日子,是网吧的“星级会员”, 堆在床上的课本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教室已经很多天不见身影了。白天,别人为考研或是工作而奔波,他却在宿舍用被子一蒙去梦游了,晚上则继续坐在网吧电脑前,发呆一阵子后继续跟几个网友玩“升级”大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眼神很茫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彻底对自己的明天绝望了”。“那你打算明天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无奈地说了一句话:等吧。记者了解到,像这种对自己的前途和明天失去信心、整日熬“通宵”大战的同学也不是个别。在迷惘消极的等待中,他们在一点点地吞噬着大学时代的最后时光。

还记得不久前读过的一句话:大四的心情犹如飘落在半空的一棵浮萍,晃晃悠悠,不着根系。或许,每个即将告别校园的这些校园“黄昏一族”就是这种状态的吧。不过,浮萍也终有一天会落地吧?

奔走在追逐梦想之路上的学子们,让我们衷心祝福你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