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1-08 阅读:1
2003年12月28日,由医学院附院心外科副主任、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主任邢泉生教授领衔、医学院附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协作完成的科研项目“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系列研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创新性强,可操作性高,发展潜力巨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临床发展前景和重大的推广应用意义。
鉴定会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7位全国心脏外科知名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课题进行严格评审。医学院附院院长苗志敏、副院长董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以及协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董国英等出席了鉴定会。
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迎龙教授介绍,近年来,国家对课题鉴定水平的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定,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课题少之又少,而本次鉴定各位专家对该课题国际领先水平的评审意见高度一致,殊为难得,充分证实了该成果的高水平。
目前,临床婴幼儿心脏畸形矫治技术已经成熟,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但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成为影响外科疗效的主要因素,邢泉生这项课题针对当前心脏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问题,以动物实验、体外循环模型、临床病例为对象展开研究,历经10年完成。
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教授介绍,他们医院是邢泉生这项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几年前他们就已经按照他的方法在临床中应用,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我校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谢俊霞会见了专家组,苗志敏等医院领导就进一步研究与合作、成果转化问题与专家组交流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