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03-15 阅读:1
近年来,师范学院敏锐地应对中国教师教育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严峻挑战,紧紧抓住合并办学的历史性机遇,以培养和造就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树立了“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美好希望和幸福未来”的教育理想,形成了“以人为本、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强化素质”的办学理念,确立了“高质量、有重点、创特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学院的奋斗目标,全院师生员工思想统一、人心思进,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教师教育改革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纵向衔接,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横向互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贯通”的新型教师教育学院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突出课程改革的核心作用。学院以“加强学术性、突出师范性、拓展综合性、注重适应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把文化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并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艺术修养、教育智慧协调发展的人才素质结构。学院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建设,从1997级起,分别对文、理科学生开设了“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概论”、“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必选课,并建成了100余门公共选修课程。“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突出实践育人的基础作用。学院努力营造从教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学生中实行了教师技能“五项全能”培训考核制度,建成了由青岛市教育局、学院和实习学校共建的“三位一体”教育实习体系,在青岛市区和郊区建立了100余所教育实习基地。学院坚持举办“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师院学术论坛”和“名师名校长论坛”,引导师生研究高等教育,创新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讲坛”等校园文化活动和“迎奥运学英语”、“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综合素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学院连续4年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
突出教育学科的支撑作用。学院大力支持和扶持教育学科的特色建设和高层次化发展,教育学科的优势愈加明显。2003年,将原教育与心理教研室、计算中心合并建成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成立后,相继建成了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本科专业。2005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科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完善,教育学科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突出合作共建的互动作用。学院积极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35处教学研究基地、17处学科教改实践基地、和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院还积极承担基础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省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省级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培训、市级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崂山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等培训,共有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为基础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做出了贡献。学院非常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近几年,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韩国晋州教育大学先后来学院进行访问,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办好教师教育的经验进一步得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