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巾帼博学以明志 教学科研敢争先——记市“女明星岗”、校“巾帼文明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03-28     阅读:1

“巾帼博学以明志,教学科研敢争先”是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女教师们在“巾帼建功”活动中提出的口号,记者从这铿锵有力的创建口号中,感受到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女教师们的豪气源自于她们的实力。在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里,女教师人数占77%,10位女教师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曾赴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生理教研室拥有生理学、神经生物学两个博士点及山东省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她们承担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博士、硕士及本专科生的培养等任务,取得了突出成绩。近5年,女教师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谢俊霞、唐明等5位女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合计研究经费170万元;以女教师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研究经费达60余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科技奖、科研成果奖。多位女教师获省市级各种荣誉称号。谢俊霞、唐明、陈蕾、陈文芳、姜宏被评为我校2005年度特聘教授。

走近这一群女性的“平常心”,记者看到了她们身上的“不平常”。

她们把成绩取得的原因归结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所比较出的差距产生了巨大赶超动力;学校出台的“421”人才工程、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研室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氛围;必要的科研设备、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做好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熏陶、优良的传统、学科的继承发展、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等则在教研室形成了团结、和睦、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氛围。

“团队精神,是我们教研室的灵魂。”在生理教研室,通过与这个集体的更深入接触,记者深深感受到曲艳老师这句话的涵义。女教师们分批次到国外留学期间,繁重的教学任务就落在留守的4位女教师身上,但是她们没有抱怨,承担起了高于以往几倍的工作量,这种理解和支持给了留学在外的人学习的动力。“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一心科研、教学,所以也避免了好多女人之间所谓的摩擦、矛盾。”

年轻人在前辈的导引和激励下,在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谢俊霞教授的第一届博士毕业生姜宏,刚32岁就成为我校特聘教授。她说,“跟随导师的这几年,我受益终生。谢老师的为人、治学态度、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去年刚刚毕业的谢俊霞教授的博士生王俊老师已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2篇SCI收录论文。蒋正尧教授的学生陈曦,刚刚毕业留校就发表了SCI收录论文。

“频繁的国际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看到最先进的几乎都在国外,要想发展,必须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多接触国外原生资料,学到更先进的知识,这时我们想到了双语教学。”教研室主任蒋正尧教授谈到了双语教学的缘起。自1996年开始,生理教研室在我校率先为本科生开设生理学中英双语授课。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女教师们以大量的精力投身教学,花费大量时间、采用国外原版生理学教科书备课。她们制作的课件生动活泼,引用的国外原版资料丰富多样,加上深入浅出的讲授,课堂效果出奇的好,许多没有选修的学生时常到她们课上旁听。渐渐地本科生在掌握生理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熟悉了生理学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并掌握大量生理学英文词汇,具备了一定的英文专业课听课能力。有同学说,“上生理教研室老师们的课,能学到东西,枯燥的也让她们讲活了。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陈蕾曾获“校优秀教师”称号,姜宏获“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陈蕾、董静获“医学院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称号。2004年生理学科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实,我们的成绩也没有那么突出,我们只是付出了更多。”陈蕾教授说。“时间不够用”,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香港读书期间,陈蕾在国际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是当时论文最多的学生。成绩的背后,陈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学期间她几乎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5~16小时。如陈蕾一样,女教师们付出了多于别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抱着多学先进东西、早日学成归来、不让人看低自己的信念,全力以赴投身学业。刻苦、努力、付出让她们成为最优秀、最刻苦的学生,得到导师的青睐。陈文芳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时,导师对她的优异成绩和突出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再从我校医学院招1名学生,并让她推荐。抓紧分秒汲取知识,这样积攒的深厚学术功底让女教师们归国后迅速拿到了课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韩晓华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正是因为这种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让生理教研室的女教师们能够不断出新成绩吧?曾留学香港的她让记者感受到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她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抓紧每一分钟多做事情”。中午,她们几乎都是在校用餐,利用共进午餐的时间,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有的新思路、新发现就是源于中午这短暂的时间;晚上,回到家里她们继续工作,常常是孩子在一边做作业,妈妈在一边工作。

生理教研室的这一群女教师们身后都有着坚强的后盾,如她们所说,“家庭、爱人、父母、孩子的理解支持给了我们动力。”陈蕾说,“家庭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她说,“在香港、在英国期间,如果没有父母的理解、爱人的全身心支持和付出,我真的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

也许有人会问,她们为什么没有留在国外,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发展,待遇也更优厚啊。陈文芳的话作了解释,“国外不是家,我们的根在国内。学院培养了我们,送我们出去深造,又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我们怎么会不回来?”

“也苦,也累,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去作!全力以赴的做!”女教师们执著、坚定的神情深深地留在了记者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