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校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的情况下,围绕“高就业率,高水平服务,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创新务实、群策群力,努力创造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构建科学、健全、和谐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如期实现了三个就业率目标:全校制定的90%的就业率目标;山东省规定的85%的就业率目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达到优秀的80%的就业率目标。截至到6月18日,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93 %,其中本科生93.43 %,研究生72.76 %,专科生98.22 %。有1385 人考取研究生。
2006年我校共有毕业生 7922人,其中研究生492 人,本科生6138 人,专科生1292 人;师范类毕业生659人。面对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社会需求增长明显滞后于毕业生数量规模的增长;供需中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青岛市人才市场资源竞争加剧等众多新情况、新变化,学校先后召开四次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就业形势,部署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学校发展的全面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纳入校党委和校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院系领导业绩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率工作目标体系,完善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组织责任制”和“导师推荐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班主任、辅导员和广大教师等各方面的作用。
一、以指导服务为手段,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
学校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把就业指导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指导,准确翔实地为毕业生宣讲有关就业政策和形势;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加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1.学校为毕业生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从就业观念、择业技巧、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指导;在毕业生中进行了《毕业生择业行为和就业意向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学校编写了《毕业生就业知识手册》,《毕业生就业50问》等,免费发放给每一位毕业生,宣传就业新政策和新形势。
2.设立了《企业家·学者·人才·择业论坛》,开展了“就业指导促进月”活动。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专家、学者直接参与毕业生择业指导,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择业行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调整。邀请了“前程无忧”、天泰集团 、青岛移动公司等企业总裁或人力资源专家及国际著名职业培训师彼得·海洋教授,山东人才网首席猎头顾问王志勇等为毕业生作了专场讲座,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定位,合理调整择业期望值,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规律,提高竞争择业的能力和信心。共安排各类讲座10余场,累计有3000名毕业生到会听取讲座。另外还组织部分毕业生到可口可乐公司、青啤公司等知名企业参观,组织模拟招聘,提高毕业生求职技能。
3.组织了选调生公务员考试培训。学生处邀请两位多年从事公务员招考的专家举办考试辅导班,为应考的毕业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知识指导。今年学校推荐500多人参加国家、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共有百余人被录用。
4.加强诚信就业教育。针对今年网上签约的新形势,及时制定了新的网上就业协议管理制度,加强对网上签约和解约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学校编写了《青岛大学毕业生诚信择业倡议书》,发放给每一位毕业生,并组织了“倡导毕业生诚信择业千人签名活动”,为毕业生建立健全严格的就业推荐制度,倡导“诚信择业”理念,加大材料审核力度,严格按用人单位需求择优推荐毕业生。
5.学校紧紧围绕“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今年,我校共有11名毕业生参加我省51个贫困县支教行动,有 60名毕业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活动,最终有9名毕业生通过考核,到西部服务。
6.学校引进了毕业生职业素质网上测评系统,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素质测评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素质性格来确定科学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科学成才观。
7.今年学校改革了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程序,各部门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大厅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既方便了毕业生,又提高了各部门工作效率,受到了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二、以市场建设为保障,全面打造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就业部门本着“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大力培育网络市场”的原则,积极开拓有形和无形两种就业市场。
对传统就业市场,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吸引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1.举办大型综合性校园供需见面会。我校共举办七场大型综合性招聘会,吸引1000余家单位到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供需比约为2.2:1。学校采取校社联办,校区联办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青岛人事局、人才中心等联合办会,把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需求有机的结合,为毕业生寻求机遇,为学校扩大社会影响。学校还注重加强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广大市场的开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社会效应。
2.举办“周四职场”。根据 “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就业市场经常化、小型化、专业化”的指导思想,本着“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学校每周四下午举办“周四职场”,由就业办和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主办,各院系承办,到会用人单位规模为10—15家。截至目前,已举办“周四职场”15场,累计来校单位达到近15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周四职场”已成为我校就业工作的一个亮点和品牌。
3.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学校已邀请并安排了150多家单位进校举办了专场招聘宣讲会。这其中不仅包括像深圳华为、中兴软件、海信集团、广州恒大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像普华永道、上汽通用、LG等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
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我校还加强毕业生就业网建设,积极培育网络就业的无形市场。
今年山东省人事厅实行就业工作网络化,实行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网上派遣。学校投入3万元,配备了专用服务器,完善和丰富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网,提高了就业网服务质量。近期我校就业网站的日均浏览量在10000人次,最高日浏览量达到29000人次,已有近800家单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