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空中花园”并不是古巴比伦国王为王妃所建的花园,而是我校泓园7号楼206宿舍。纺织服装学院2003级8个快乐的女生缔造了这个美丽的花园。她们其中有6人同时考取上海东华大学研究生,1人考取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其余一名同学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但因为外语语种限制,没有报考任何学校。宿舍里的姐妹们都为她惋惜。
进入她们的宿舍,仿佛又回到了大一军训时的宿舍。杯子在桌子上“一”字排开,一个个“豆腐块”摆在床头,经过精心装饰的天花板上悬挂着风铃等装饰品。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们给我们最多的信息就是:感谢宿舍,感谢“空中花园”。
马艳丽说:“是宿舍生活教会了我自立。”
马艳丽是这8个人中唯一一个在大学之前没体验过宿舍生活的。第一次住校,她就当上了舍长。马艳丽回忆说,刚住宿舍时,觉得很别扭。以前在家里被家人宠惯着,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了。“而且我又是舍长,自己都做不好,怎么领导别人啊?”于是,马艳丽从内务整理做起,一丝不苟,很快就像模像样了,每次的宿舍文化节中她的床铺都被评为“优秀床铺”。“是宿舍生活教会了我自立。”她说。
姐妹们亲切地称马艳丽为“管家”,她掌管着宿舍里的舍费。这些舍费是姐妹们凑起来的,平时买垃圾袋、衣架等生活用品时使用。每笔舍费的去向,马艳丽都记得很详细。姐妹们说:“有这样的管家我们放心。”
在她和姐妹们的努力下,她们宿舍曾获“校级标兵宿舍”、学院“党员示范宿舍”荣誉称号,并两次在院宿舍文明活动节中获得二等奖。
李玲说:“看到宿舍黑着灯,我就知道该学习了。”
在说到宿舍里的学习氛围时,李玲笑了,“这么跟你们说吧,看到宿舍里黑着灯,我就知道该学习了。”宿舍里清一色都是农家子弟,学习都很用功。有时李玲班里团支部工作忙多了就放松了学习。当忙完工作的她从宿舍楼下走过,看到宿舍里黑着灯时,她知道姐妹们还都在教室学习。
“那黑着的灯好像在提醒我:应该学习了。”李玲逐渐把学习抓紧了,班级工作再繁忙,她也要挤时间去上自习。李玲是从去年7月开始准备考研的。看到宿舍里的人至少要比她早准备3、4个月,“我觉得我得抓紧时间。”从那开始,她的自习基本每天都要上到自习室关门。以后的通宵自习她同样是“出勤率很高”。成功考取东华大学研究生的她认为,“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宿舍里浓厚的学习氛围。”
刘萍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有无限可能。”
刘萍用“懒散”来形容自己。在姐妹们看来,她仔细、活泼。这次考研中,刘萍闹出了很多小“意外”——在拆封考卷袋和涂答题卡时她都出过错,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考试状态。数学得了110分,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你相信吗,她大一下学期的数学成绩曾一度在30分左右徘徊。对于数学这门弱科,刘萍也很头痛,看到同学们习题都做了一大半了,自己才刚完成了几页。看到刘萍着急,姐妹们纷纷来劝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下去就行!”,“刘萍,一定要坚持下去”。抱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有无限可能”的信念,刘萍坚持了下来,“宿舍姐妹的支持使我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在大二下学期时她的数学成绩终于提上来了。在考研准备阶段,有些人把参考书过了至少3遍,而她只认真过了一遍,她同样成功了。
任崇玲说:“对不起,姐妹们。”
“她这人性子很直。”李慧琴这样形容任崇玲。大一时,任崇玲跟宿舍人闹过不少别扭。“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自己不对,但是那句‘对不起’就是说不出口。”姐妹们并没有因此而疏远她,而是更加热情地帮助她。任崇玲大一第一学期时,在全班排名倒数第二,亮了两盏红灯。姐妹们为了帮助她,天天陪她上自习,借给她课堂笔记,对于任崇玲的提问更是“有问必答,答则必明”。大一下学期时,任崇玲赶了上来,现在她成功考取了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生。采访的时候,当着记者的面,任崇玲说出了四年来一直没说出的话:“对不起,姐妹们。”其实,经过四年的相处,姐妹们都很清楚她的脾气:心里没什么,但是嘴上不肯服输。在姐妹们眼里,“人无完人,这样的崇玲更可爱。”
李慧琴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
李慧琴是姐妹中最为体弱多病的,每年都要大病一场。高中时,每次都是她孤孤单单地去打吊瓶。现在,每次打吊瓶时,病床前都会有一两个姐妹陪着。伙食更是有“专员”负责。回到宿舍后,姐妹们又成了她的“义务家教”,帮她补习功课。“真的很感谢她们对我的照顾。”李慧琴边说边擦了擦眼泪。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李慧琴没有像宿舍的其他姐妹那样早起晚睡,“考试前的四、五个月里,我起的反而比以前晚了,我觉得,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她执著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休息和学习着,一旦学起来,她就会特别投入,常常是同学要喊她好几遍才能“打扰”到她。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只有执著追求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吉连英说:“宿舍是我家。”
吉连英很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就为这个,姐妹们把去上海复试时寻找包车的任务交给了她,来去都由她全权负责。同时,联系其他包车人的事也由吉连英负责。事实证明,姐妹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她们的上海复试之行很顺利。像其他姐妹一样,吉连英一直把宿舍当作她的“家”。为了把“家”装扮得漂亮一点,大一时,她们一路打听去了台东,从那买回来了壁纸、塑料藤等“装饰材料”,弄到凌晨两点多,才把宿舍给“装修”完毕。偶尔她们还会在宿舍搞个小聚餐。记者发现,宿舍的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麻汁、甜酱等调味品。“不要以为我们有违规电器啊!”李玲打趣道。“我们都是自己打热水回来,把菜放在快餐杯里烫一下,然后用料拌好。”“我们做的菜可好吃了。”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家的味道就这么出来了。
高金霞:“空中花园”的设计者。
高金霞是宿舍姐妹中最为沉默的一位,平时宿舍里的“卧谈会”她就很少参与,只是静静地听。采访过程中,我们如不开口提问,她是决不主动说的。不善言谈的她喜欢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刚入校不久,高金霞就为宿舍设计了名为“空中花园”的舍徽。H、O、M、E四个字母化为片片花瓣,包围着“花蕊”——“家”的变体,家园同时成为了花园。“在宿舍里,我感觉很温馨,像个大家庭。”如今她还记得那个大二时的那个暑假,李玲把晕倒的她背到了门诊部,到的时候李玲短袖都湿透了。“现在就要毕业了,真有点不舍得跟她们分开。”
李艳燕说:“我找到了更珍贵的东西。”
李艳燕学的是俄语,2006年还有此语种纺织类研究生招生名额的东华大学,今年却突然停招了该语种纺织类研究生。面对这种结果,李艳燕刚开始也是很郁闷。“后来想明白了,郁闷有什么用,还是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她决定先找工作,目前李艳燕已经找到了工作,青岛即发集团即将与她签约。“没有考研是我大学四年里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我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姐妹之间的情谊。”至今她还记得姐妹们帮她找包的那个晚上,虽然最后没能找到但正如她所说,“我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李艳燕祝愿姐妹们都能学业有成,“希望以后还能相聚在美丽的青大。”
采访结束时,记者说要为她们拍一张“全家福”。“空中花园”里又是一阵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