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彩云
来源:
编辑:李鹏
日期:2012-10-22 阅读:1
新闻网讯:10月18日,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金辉教授做客第38期浮山讲堂,畅谈“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国际化”。
林金辉从“我国教育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外合作办学能否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和“大学生怎样使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讲解。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教育应“着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他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解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义、性质、发展历史与基本形式,并以美国迪克森州立大学滥发文凭事件为例,客观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利弊。就“中外合作办学能否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问题,林金辉着重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规划与现状,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并深入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深远意义。就“大学生怎样使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这一问题,林金辉阐释了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和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他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素质教育首先是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林金辉建议青年学子培养国际意识,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
讲座最后,林金辉与现场听众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