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彩云
来源:
编辑:宋佐东
日期:2012-05-13 阅读:1

新闻网讯:5月11日晚,古琉璃收藏家与鉴赏家徐文举先生做客浮山讲堂,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博学厅与听众一起探讨“琉璃文化——不可忘却的记忆”。
我国的古代琉璃,与青铜器、陶瓷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琉璃的生产制造技术,也是人类早期的重要发明之一,尤其在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琉璃曾是非常贵重的物品。徐先生说,“中国琉璃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对古代琉璃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徐先生从琉璃发展的“初创期”“成型期”“转型期”“成熟期”“鼎盛期”五个时期与大家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探讨。穿越2000多年的琉璃文化发展史,通过对琉璃文物实物图片的解读,一一为听众展现了不同时期琉璃的加工工艺,生产地区,时代风格和收藏与鉴定等一些问题。现场互动环节,徐先生简单为大家讲解了琉璃、玻璃和珐琅的区别,并与听众分享了自己与琉璃收藏的机缘,在琉璃收藏中收获的点滴感动并就当今社会收藏界的一些造假现象对大家提出衷告,“不能浮躁,从最基本最真实的地方入手,不能随便选择收藏,” “收藏领域很深奥,充足的文化储备很重要。” 徐先生最后补充道。
学者小传:徐文举,1959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教师、书画之家。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高级经济师。现居江苏南京,中国金陵觉悟斋主人。20世纪80年代进入收藏领域。目前专职研究古代琉璃与古陶瓷文化。现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编委之一、南京出版社《家庭收藏》丛书执行编委之一、财经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