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11-17 阅读:1
戚昕,中共党员,我校医学院年级办主任。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2003年被评为医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评定为一等;2004年、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辅导员。
在我校医学院2001级学生的“散伙”宴上,刚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的该院年级办主任戚昕敬了毕业生们三杯酒:“你们英语大学四级考试一次88%的通过率是当年的全省第一名。你们的考研达线率超过了40%是医学院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祝贺大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十年后我们以朋友的身份再聚首”;“其实我是个性格很温柔的人,但是我们两个辅导员要管600多名同学,我不得不对你们严厉一点。”“老师,我要敬你一杯酒。”戚欣的话还没落音,一位同学就举起了酒杯,“我还记得大一来时发高烧是你把我送到医院。”
向记者描述这个情景时,戚昕一脸幸福,尽管“我当时真的记不得这个同学了。”因为在她做辅导员的11年里这样的事简直太多了……
结婚的时候,戚欣正带着毕业班,婚假只休了一半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怀孕的时候,正赶上与“法轮功”斗争的关口,她忍着妊娠反应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地与受到“法轮功”的蛊惑和利用的学生谈话。2003年的“非典”被认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辅导员老师们又站到了第一线。一天晚上,学生打来电话,说有个女生发烧了,跟专家讲到的非典特征相像。戚昕毫不犹豫地说:“你们等着,我马上过去。”可是当她放下电话的时候,看到三岁多的孩子正瞪着一双小眼睛望着自己。那一刻作为一个母亲她真想留下来,因为如果学生真的感染非典,那么自己轻者要被隔离,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她紧紧地抱了抱孩子,在宝贝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下,还是含着泪转身走了。
十几年来,戚昕很少休过完整的节假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学生有困难,有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及时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当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表达谢意时,她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的工作,这些学生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始成年阶段。他们在年龄和生理标准上已经达到成年,但是在心理和社会标准上还没有达到成年。针对这个处于特殊而又尴尬阶段的群体,戚昕使出了多项“绝招”。
坚持“学生为本”。2003年“非典”时期,她组织了全年级五百多名学生每人给家长写一封平安信。后来有很多家长来电来信称“我们很感动,孩子知道关心我们了,他们长大了!”很多同学非常自豪地表示,作为医学院的学生,他们能为家人排忧解难了——给家人具体分析“非典”的症状,告诉他们怎样消毒;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爱是相互的,父母养育自己,自己也能以所学知识回报他们。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将来自己也要以精湛的医术回报社会。”
针对医学院贫困学生比例高的具体情况,主要通过物品资助、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贫困补助等方式进行帮扶;对学习后进生则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个别谈心、签定承诺书、跟踪观察等方式,区别原因,或在精神上激励学生,或在行为上监督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多方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并充分利用学院的心晴心理咨询中心,排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为让大学生的心理展现一片晴空,戚昕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创建了医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该中心已逐步成为一个健全专门机构,中心下设的志愿者社团“心晴”也走进了同学们心中成为被广大同学认可的品牌。戚昕拥有团体心理辅导培训证书和YTL当代青少年问题教师培训证书,定期接待前来咨询者。有一年酷暑,她带着2岁的孩子去探望了一个逆反情绪强烈的学生;还有一次接到一个想自杀的同学的电话后,她二话没说晚上十一点赶到学校,平息了该同学的情绪时已经到了凌晨2点多。“看到学生情绪稳定的那一刻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但想到为我担惊受怕的家人也真的很愧疚,感谢他们一直支持我的工作!”戚昕很动情地告诉记者。
戚昕还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研究型”辅导员。20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学位。她担任过《修养学》、《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探索性地在《修养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讨论的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中尝试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心理学》教学。1999年戚昕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0年她获医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2002年她被评为医学院优秀教师。她作为副主编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的编写工作,参加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省卫生厅课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矫治》,自己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
记者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故事激荡着,而当我每一次抬起头用崇敬的目光凝视戚老师时,她的温和、淡定和从容始终如一。“辅导员工作富于挑战但也乐趣无穷,看到同学们一天天成长,那种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