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11-27 阅读:1
新闻网讯 2001年9月,一位有着成功事业的韩国人来到了青岛,成为青岛大学的一位外籍教师,他是刘容男。时光荏苒,转眼间,这已是刘老师在我校任教的第五个年头。很早就听韩语系的学生们谈到他们可亲可爱的刘老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敏行楼会议室,记者见到了刘容男老师。面前的刘老师笑容可掬,温文尔雅,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很难联想到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韩国人…… 谈起到中国教学,刘老师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中国情结。原来,早在年幼的时候,他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阅读一些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书籍。“中国和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韩友好代代相传。我一直喜欢看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喜欢中国的书法艺术。当我第一次来到青岛,就有种回到家的感觉,青岛不仅在地缘上与韩国很近,而且这里还有许多韩资企业、韩国街,可以见到韩国文化……”说着刘老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青岛人(yin)很好,喝(ha)啤酒,吃蛤蜊(ga la)。”一口标准流利的青岛话让人觉得他早已入乡随俗了。 “刘老师对我们就像是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除了日常教学外,他经常与我们谈心,给我们讲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经常给我们买水果吃.虽然在教学方面,他要求很严格,但是我们都非常喜欢他。”2003级韩语系伦少卿对记者说。记者无意间在一位韩语系学生的个人空间中看到她这样描述刘老师,“真的很感谢刘容男老师,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们,但是当我们舞台剧演出需要韩服的时候,刘老师主动帮我们免费借了好几套韩服……” 在刘老师的中国学生眼里,他是一位热情、和蔼又不失严格的良师益友。而在刘老师的眼中,他的中国学生是那么的聪颖、勤奋、纯朴可爱。“这些年来与学生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我为有如此优秀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2001年刘老师在青大的第一堂课,虽然课前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是因为过于紧张,以及天气原因,他居然迟到了。“当我急忙赶到教室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虽然当时我迟到了10分钟,但是教室里仍然非常安静,学生们都自觉地看书等待着我的到来……从那时起,就更加坚定我一定要教好他们的信念。因为他们有着如此优秀的品格,因为他们将来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我们青岛大学,代表中国!”从那时起,无论严寒酷暑,刘老师上课没有再迟到过一次。 在刘老师看来,学一门外语不单单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该国的优秀文化。课堂上,他不只是向学生们传授纯正的韩国语,更是将原汁原味的韩国文化呈现出来。在刘老师执教的精读和外贸课上,他不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更通过观看原版电影、展示相关图片资料等方式为学生们呈现出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和相关的历史渊源。语言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刘老师在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们语言学习的过程。 学生们取得成就,喜欢同刘老师分享,而每当刘老师得知学生的成功,他也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刘老师经常会接到学生给他打来的报喜电话,也有一些学生专门到他在青大的家中看望他,将好消息与他们敬爱的老师分享。“听到学生们取得成功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刘老师说道。中国的教师节那天,刘老师也会收到他的中国学生送来的真挚祝福。2002年秋季的一天,奔波于两个校区授课的刘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天中午下课后,几位学生将他留了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双手从书桌里捧出一个饭盒,打开盒盖,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是传统的韩式四菜一汤!原来,学生们看到刘老师如此辛苦,就为他亲手做了韩式饭菜,想让他好好吃顿午餐。手捧那热乎乎的盒饭,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生活在青岛这样有山有水的美丽城市,刘老师说自己很幸福。“我喜欢大海的波澜壮阔,喜欢山的高大伟岸。每当我看到大海,我的心情就格外好……”乐山乐水的他自从任教起,每天清晨都会早起爬浮山,而且几年来风雨无阻。“爬山就像做人一样,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说着,他用中国著名书法家赵孟■“笔山墨海”的例子阐释持之以恒。刘老师自豪地说:“呵呵,我还有许多山友呢。我们每天都约好了一起爬山……”通过爬山,刘老师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有时山友们会为我送来他们的家乡特产品尝,他们都说我不像韩国人,而像一个中国人,一个地道的青岛人。”刘老师爽朗地笑着,笑容中透出心中的喜悦。除了在空闲时间喜欢看中国古代文化书籍之外,刘容男老师对中国各地的方言也颇有研究。已经游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仔细留意当地的方言土语。“中国各地的方言其实就是这个地区风土人情的很好表现形式,它承载了许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中的美丽瑰宝。”刘老师说,今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机会能够去西藏看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过,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刘容男老师又再次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感谢。他要感谢这些年来,学校、同事、朋友、学生们对他的关心和支持。是这种温情使他留下来,是这种文化的认同感使他留下来。“我已经深深地爱上青岛,这里有我许多亲切的朋友和同事,这里有我许多可爱的学生,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青岛大学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青岛就是我的第个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