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院部动态>>正文

由我校学子赴贵州支教想到的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6-12-06     阅读:1

新闻网讯 看了前一期校报上刊登的《那片村寨,那片情》一文,我想起了两个月前那个晚上——我和黄广飞坐在高职学院门口的台阶上,听他讲着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他们在简陋的校舍给孩子们上课、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又想起了那群暑假去贵州义务支教的师弟师妹们。 我想了很多。 很多人说当代的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关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小世界。甚至一位朋友的父亲曾经痛心疾首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缺乏社会责任感了!”的确,我们这一批成长在新时代的年轻人,基本没体验过苦日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烈,甚至有些人身上还有一些不良习惯,诸如不拘小节、浪费等等。 然而,当了解了黄广飞们的举动之后,人们对大学生的印象是否会大为改观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而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也正在改变着这种批评。 赴贵州支教活动的主要发起人黄广飞,是一年前我给新生当学生班主任时班里的师弟,印象中他是一个敢想敢干、但有时候也挺固执的同学。刚听说他们打算去贵州的时候也挺怀疑和担心,直到假期里听说他们已顺利结束支教陆续返家。“其实我们去这么几天也教不了他们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山里的孩子们知道大山外的世界也很精彩,而改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靠他们。”黄广飞说。 黄广飞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对此也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正如校园里义务献血车前,总会排起长龙;很多社团时常组织同学们去盲校、敬老院义务劳动;课余也有大批同学去当志愿者、义工;更有“感动中国”的徐本禹、洪战辉…… 尽的只是一点微薄之力,但通过这回报社会的点滴行动,我们看到了:这一代人也有一腔青春的热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会勇敢地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还有,如果我们中间多一些这种人、这种事,使这股股细流汇成江海,那么人们也就不必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