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习跟高中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专业学习应该怎样进行?”“我还能成为一个像高中时一样优秀的学生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专业学习,不少新生都存在着这样的疑惑,他们渴望得到老生或老师们的建议。就这一问题,本报学生记者最近采访了在东部校区首次“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评选中榜上有名的几位老师以及医学院“学生最喜爱的十佳老师”中的几位,请他们给新同学一些建议。
“十佳”老师强调的关键词
以下是“十佳”老师们强调的关键词——
调整——高中各个年级、课程间衔接性很强,而大学里专业间独立性很强,需要同学们及时转变应试教育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了解——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专业,包括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本专业的领军人物以及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用最短的时间,适应自己的专业,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融入专业。
自主性——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时间更为宽松,这就要求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习和社团活动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
目标——树立个人目标,并据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大一新生的“迷茫”主要缘于目标的缺乏。
读书——大学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决不能仅限于课本所学,要尽可能扩大知识面,多跑图书馆,多去资料室,多看专著、专刊,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创新——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创新能力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综合能力
文学院副院长周海波教授指出,文科专业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文科生应当侧重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些能力往往需要一个潜心积累的过程而且不能用量化衡量,所以文科生更容易在专业学习上迷途。法学院孙宁老师所强调的法律意识、超越情感和道德的理智、逻辑推理能力、律师应有的口才和稳定的心智,文学院周海波老师所强调的写作能力,都需要同学们潜心积累。孙宁老师强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经过“学习-消化吸收-转化”的环节,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而改变思维模式,并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
“无论学什么专业,掌握基础知识最为重要,之后要注意把握所学专业的特色。”周海波老师强调。对于文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个特色就体现为“舞文弄墨”的能力。此外要多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至于说它的用处,可能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它在人生过程中会慢慢发挥作用。
理论联系实践
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医学院刘丽秋教授谈到,其实医学课程结构很明了,主要分为人体正常机能、病理和治疗,但具体课程多。宫玉香老师则强调:“医学需要同学们记忆的东西多而凌乱,另外对动手能力要求更严格。”两位老师都一再强调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刘丽秋老师说,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学会总结归纳、找窍门儿,也要结合自身“活体”加强认识,了解自身机体的正常机能和变化。动手能力更是医学生的看家本领,见习课一定要好好练习。宫老师则强调,同学们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多观察标本,多动手实验,也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实验视频,这样才能克服自己害怕、恶心、不敢动手的缺陷。医学生还应该多看资料,弄清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积极了解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此,刘丽秋老师还特别强调医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学好了医学英语,在阅读医学文献、了解国际先进理论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张霞老师同样强调在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她对同学们的建议是:立足于实践,多接触社会,多思考,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大学数学为啥这么难?
许多理工科的新生反映大学的数学难学,数学科学学院王梅老师对此的分析是:大学数学信息量大、理论性强,跟高中数学相比确实一下子上了个大台阶,但它还没有难到学不会的程度。她说,高中学数学的套路比较死,但是大学不一样,需要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没能及时转变思维模式可能是大家感到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同时她认为,心态在数学学习和重要,还没开始学就被传闻中的“数学难”吓怕了,是很多同学在数学上受“煎熬”的原因。
牛文青老师则强调,高中数学概念直观性强,大学数学则注重变化性,更抽象。理科的科目学起来没有太多的好方法,多做题练习,使思路更开阔,自己在题目中悟出道理来了,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牛文青老师和王梅老师都特别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三部曲。牛文青老师还强调,理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解题的机器。当然,理科生也得注意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习:有输入才会有输出
目前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大一新生还打算四年以后出国或考研,因此他们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迫切希望了解怎样提高英语水平。公共外语教学部孙焕桥老师就英语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英语学习主要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输入”环节最重要。“英语学习阅读是关键,否则英语学习就会成为无水之源,同学们应当广泛涉猎”,孙老师强调。另外,词汇的记忆也是重要的输入环节。在单词学习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按照话题、单词结构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学习英语单词;把单词直观化、图画化。这几个输入环节做好了,口语、写作和翻译这三个输出环节也就迎刃而解。
针对同学们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误区,孙老师谈到,高中英语过于强调语法,而大学英语则不同,要走出高中学习模式,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很多同学都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此,孙老师表示,四、六级考试固然重要,但绝非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适当关注英语试题模式规律的同时,重点还应该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做到能说会用。
避免专业学习的误区
周海波老师指出,文科生、理科生的专业学习既有区别,又有交叉点。只关注本专业的领域,就有些狭隘。文科生也应当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对经济学也要有所涉猎。而理科生也应当了解社会科学如文学、哲学、历史等。
学习目的功利性太强是许多老师都提到的专业学习误区,如心急、浮躁,过于关注就业问题。同学们的目光应当放长远。
另外,几位老师共同强调的一点是:以上提到的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普适的,同学们不能形而上地迷信其中哪一条,具体的学习方法还要在学习、实践中自我摸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