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文学院
编辑:郭书君
日期:2020-11-30 阅读:1
新闻网讯 为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德国学社协同《先秦诸子名篇解读》课的同学们于11月28日参观了青岛市海右博物馆“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圣城云章——孔子故里墨宝遗存展”。文学院明德国学社指导老师焦绪霞老师和文学院团委书记宋静宜老师、青岛博文小学李青老师参与活动。

首先,岛城著名企业家和收藏家、馆长赵敦玲先生为同学们逐一讲解馆内收藏的300余副孔子故里古字画,这些字画见证了孔府三百年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孔氏后人“琢磨质蕴圭璋润”的风致。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保留着时代的印记,指引后生将走向何方。

随后,同学们自由参观。铁画银钩出墨字,笔下山水抒幽情。一画一字,笔墨遗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透过方宣素纸,仿佛跨越时空与古人会晤、品茶,素心而谈,体会思训。

最后,文学院20级学生胡韶举为同学们演奏古琴。清音涤净身心,如娟娟戏蝶过闲幔,点萍间却在心中留下不息的急湍。
参观引发了深层次的讨论,同学们认为大学如何结合社会文化设施进行文化传承,值得探讨。18级张婕同学认为可以多角度去关注博物馆在文化保存和传承中的载体意义。陈娜同学也贡献了“博物馆——让历史文化看得见”的好题目。此次活动组织有序,联合行动,文明参观,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文化素养。
抓住素商时序的尾巴,看日尚暖,看天清朗,看鲁地文化浓缩在一处博物馆、一幅字画。沧海桑田,鲁地文明延绵不息、薪火相传。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叹为观止。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文物落在眼里,也让文化自信落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