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12-17 阅读:1
笔者见到陈书霞时,她正在教室里埋头学习,说明来意后,陈书霞露出了亲切又微含几分羞涩的笑容。“省级优秀特困生”这是一个包含着荣誉又让人十分敏感的话题,而她的坦诚与朴实使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陈书霞是化工学院02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的学生,先后得过两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和一次国家二等奖学金,并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习标兵”,在日前结束的由省高校工委、省慈善总会开展的全省高校优秀特困生评选活动中她又荣获“全省高校优秀特困生”荣誉称号。
陈书霞来自聊城冠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年事已高,还要照顾一个生病的哥哥。上大一时,陈书霞承受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她身无分文来到学校,内心充满无助与恐慌;她平均每天花不到2块钱,在餐厅时她只吃米饭,更多时候她是不敢去餐厅的;天已经很冷了她还没有一件合适的棉衣……她因贫困而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过着一种自我封闭式的生活。那时她只想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因心态没有调整好导致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她呢?“是爱,父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爱,爱让世界转动。”陈书霞真诚地回答道。
疾病、贫困已使这个家庭不堪重负了,但年迈的父母还是竭尽全力让陈书霞继续上学,想尽办法凑齐了路费。望着头发灰白的父母,她强作坚强地说:“你们照顾好哥哥就行了,我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每当遇到困难时父母的身影总出现在她的脑海之中,仿佛他们正在给她无声的鼓励。老师的鼓励同样让她记忆犹新,感到很无助时,她找到了学院的老师,了解了她的情况,学校给她安排了助学贷款解决了她的学费问题,同时每个学期还给她发贫困补助,让她的生活有了保障;辅导员也非常关心她,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给了她很大帮助。让她刻骨铭心的还有同学们的关爱,去年四月陈书霞的母亲病了,那段时间她总是愁眉苦脸,和舍友也不说话。有一天舍友让她回一下宿舍,说是有人找她,当她推开宿舍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宿舍的人全在,她们手里捧着一个蛋糕,上面插满了蜡烛。那天是陈书霞的生日,她自己都不记得了,可是舍友们还记得。她们告诉她:“我们大家都很爱你,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生活中要多一些笑容……” 陈书霞感动得哭了……
回忆起往事时,陈书霞收敛了笑容面色也有些凝重,但一说起调整过程,她又变得健谈、十分的自信。她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但是她始终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她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出去打工、做家教,假期也留在青岛打工,两年了她没有回过家。寒假里,同学们都回家过春节了,而她却送了一天的海报到了晚上还空着肚子。大年三十晚上,她一个人孤单地走在香港中路上,看到别人一家团圆而自己却远离父母独在异乡,心里泛起阵阵酸楚。回忆起父母苍老的身影,她又感到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所以尽管生活很艰难,她仍坚持一步一步走下来。而且她打工并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出了一个乐观、开朗、上进的陈书霞。陈书霞说:“生命是公平的,你不要抱怨生活,不能让日子沦为暗淡,不可让心绪陷于颓废,荒芜了信念也便荒芜了一生。”张海迪的那句“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时刻激励她。“不要把经济负担看成一种压力,而应把它看成一种动力,不要被一时的乌云遮住了眼睛,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这一困难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应珍惜青春年华,及时走出心理的低谷,去创造绚丽多姿的人生……”这是陈书霞内心的感悟,这种信念让她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她坚信“Life is tough,but I am tougher (生命是艰辛的,但我更坚韧)。”
谈到将来她说道:“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这是我的大学时期乃至一生的任务。”末了,她还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文学和外语,如果以后有时间她还想尝试一下翻译工作。
和陈书霞的交谈过程是愉悦的,她的乐观与热情让人深受感染。望着充满活力与自信的陈书霞,我相信她定会像她说得那样为自己创造出绚丽多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