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5-07-08 阅读:1
学生辅导员从办公室走进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把公寓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998年,我校学生公寓管理由后勤部门转到学生工作部门。自那时起,学生工作部门就开始了如何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探索。逐渐地,走进学生公寓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化解矛盾,成为辅导员们的自觉行为。如今,辅导员进公寓已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制度。
胡静颖从2004年8月开始担任我校东部校区商学院管理学的辅导员,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胡静颖一直跟学生们住在一起。她说:“有的女生偷偷地‘跟踪’我,看看我住哪个宿舍,有些不方便在白天说的事情,就会在晚上去找我。”一个姓刘的贫困生,因为父亲病了,压力很大,就在晚上十一点半去找胡老师诉说心声。胡老师为她联系勤工助学,帮她申请贫困补助,并鼓励她好好学习。小刘在上学期拿到了三等奖学金。
杨海波做商学院会计系辅导员已经三年。自从当上辅导员,他的衣兜里就一直揣着一个单独记录学生工作问题的小本子。他把通过跟同学谈话、聊天发现的问题,都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并逐个解决。对大四学生,帮助他们调整求职期间的心态成为杨海波工作的重点。小于第一次参加面试被拒绝,以后有单位提供面试的机会就不敢去了。杨老师帮他分析碰壁的原因,并请来有经验的同学帮他掌握求职中的技巧,让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一直被考研还是就业的矛盾折磨的小王,在杨老师帮助下矛盾终获解决后,真诚地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对我的帮助。”
商学院的李囡囡同学说:“坐在办公室的辅导员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在宿舍,我们却感觉相互就是朋友或亲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大学生公寓为辅导员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情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辅导员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浸润了同学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