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学校举行大学生红色文化展演
· 2021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
· 重庆市就业系统领导干部...
· 我校与国家体育总局、海...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撰文谈...
· 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深入...
· 人民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
· 我校分子生物与遗传学(M...
文化学术
· 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陈...
·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受邀...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
· 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光亭、...
· 厦门大学李书昊博士受邀...
· 我校谭泓教授研究成果获...
· 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来我...
· 苏晓泉教授团队在微生物...
综合新闻
· 省教育厅第三轮安全督导...
· 学校举行第五届大学生决...
· 学校举办2021年全民营养...
· 学校举行第二十一届“礼...
· 学校举行沂蒙老区百名参...
· 学校组织2021年春季教学...
· 校领导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 学校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决赛
  青大人物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青大人物>>正文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日期:2014-06-16      来源:      作者:刘毅     编辑:李鹏       阅读:1

2014 年5 月12 日上午,临沭县玉山镇中 心广场,在阵阵鞭炮声中,四五百名村民自发 地聚集在这里,扭起了秧歌、敲起了锣鼓,欢 送与他们朝夕相处一年的“第一书记”赵书 鹏、马林刚、陈健。

村民们把自家的樱桃、果子(花生)、煎 饼、花生油等土特产,不断地往三位“第一书 记”的手中塞。

车子徐徐开动,村民们争相把手伸进车 窗,与赵书鹏、马林刚、陈健握手道别,三位七 尺男儿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一年前,带着使命与责任,我校第二批驻 村“第一书记”赵书鹏、马林刚、陈健来到临沭 县玉山镇这片红色的土地,从三位首批第一 书记”手中接过了“抓党建,促脱贫”的接力 棒,在西朱仓东村、苍盛社区和前穆疃村三个 贫困村开展为期一年的帮包工作。

任职一年来,他们在首批“第一书记”打 下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基层 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 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 认可,分别被临沭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最 让当地干部群众称道的是,他们想方设法为 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解决了饮水难、行路难 等长久以来影响群众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甘甜之水流进农民心田

“赵书记为咱们争取资金打的井,马上就 要封盖了!大伙儿都去看看吧!”

2014 年4 月22 日一大早,西朱仓东村的 大喇叭反复广播着这样一条喜讯。

西朱仓东村的围里村、东北庄村和刁街 村三个自然村的800 余户2600 多名村民, 20 多年来吃水全靠围里村的一口老井。这几 年,这口直径不到2 米的蓄水井出水越来越 少,有的村子已三年没水吃了,一些村民只 好到三四公里以外的邻村去打水。有的家庭 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只 能饮用已被污染的浅地表水。了解到这一情 况,“第一书记”赵书鹏为此牵肠挂肚。

驻村一个多月后,赵书鹏主持召开了围 里村第一次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商讨今后 的发展大计。在讨论村里急需解决的民生问 题时,呼声最高的是:打井解决饮水、用水难 的问题。

争取向省里申请相关专项资金,在 围里村打一眼大口井,彻底解决老百姓吃水 难的问题。赵书鹏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打算,得 到大家一致拥护。

项目确定后,紧接着是一系列工作:争取 资金,选定井址,项目招标、施工、监理等,每 一项都要确保万无一失。为了争取建设资金, 去年七、八月份,赵书鹏先后五次顶着酷暑, 到玉山镇政府与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进行沟通 协商,最终申请到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23 万元。

围里村大部分地方地表下三四米处是一 层坚硬的大青石,这给新井选址增加了难度。 赵书鹏和村委干部以及施工方人员一起,反 复分析、观测围里村的地下水脉,寻找合适的 水源地。最终,他们在原水井东侧15 米处的 一个泉眼附近,找到了最佳打井点。2013 年3 月18 日,项目开工。经过35 天的奋战,挖井 一次成功!村民们终于可以喝上放心水了!

这眼井深15 米、直径宽10 米,据当地水 利专家预测供水百年以上不成问题。封盖那 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200 多名村民赶到现 场,见证这一令人激动的时刻。一位具有丰富 打井经验的老村民伏在井口,向下望着清澈 不见底的井水,感叹:“这水量,满够!”接着他 向赵书鹏竖起了大拇指:“赵书记,你为我们 做了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

几天后,一股股清澈甘甜的水,通过自来 水管道流进了每家每户,也流进了农民的心 田。

“民心桥”拓宽致富路

马林刚挂职的苍盛社区由四个自然村合 并而成,北面、西面两面环山,经济以种粮为 主,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落后。入村后,他 一个明显的感受是,有了第一批“第一书记” 打下的基础,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比较顺手,但 同时也使得当地干部群众对“第一书记”的工 作有了更高的期待,这让他倍感压力。“只有 干得更好,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马林刚在 工作日记里吐露心声。

如何才能赢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 首先要从破解难题入手,解决他们关心的大 事。

到底什么是村民最关心的大事?

5 月25 日,马林刚组织召开了全村党员 大会。会上,他首先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论述和政策作 了通俗的解读,然后结合山东省扶贫开发工 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详细讲解了“第一书记”的 职责,并作了表态发言。最后,他让大家畅所 欲言,说说当前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河西村和西北庄村中间隔着一条20 多 米深的大沟,我家属走个娘家要绕好几公里, 我看能修个桥才是大事呢!”

“别做梦了,十几年来一直想修桥,一直 没动,哪有钱干那玩意儿啊?”

“确实应该修座桥,我们村做生意的,每 次运货都要从河洼村绕个大圈,浪费时间不 说,人家客户还不愿意来,很影响村里的发展 和农民增收啊。”

……党员们议论纷纷,最终大家集中的意见 是:眼下当务之急是在河西村北和西北庄南 修建一座桥。

听着大伙的发言,感受着群众的呼声,马 林刚当场拍了胸脯:“这座桥一定要建起来!”

说干就干!第二天,马林刚召开了社区两 委干部会议,并邀请了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王 秀清参加。会议综合大家意见作了分工:马林 刚负责协调资金;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杰 负责工程施工和菜地补偿;王秀清和两名会 计负责监工;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由河西村 支部委员王豪任队长。之后,马林刚三次到县 扶贫办、镇政府汇报情况,终于争取到相关资 金16.8 万元。

建桥资金到位了,干部群众的热情一下 子高涨起来。施工那天,自家菜地在引桥规划 区内的村民们早早将菜地收拾了出来,并帮 着清除影响铲车进入的大石块;负责监工的 王秀清在工地上支起了小草屋,准备连夜值 班。施工期间,“党员突击队”队长王豪没日没 夜地带领党员们从附近的采石场搬运石材。 一个月后,一座长30 米、宽5 米的钢筋混凝 石桥在深沟两岸架了起来。

王长杰听说马林刚是中文博士,兴冲冲 地找到他说:“马书记,你给咱们这座桥题个 字吧?”马林刚谢绝了题字的请求,他说:“我 建议桥的名字就叫‘民心桥

王长杰听说马林刚是中文博士,兴冲冲 地找到他说:“马书记,你给咱们这座桥题个 字吧?”马林刚谢绝了题字的请求,他说:“我 建议桥的名字就叫‘民心桥’,再立个碑,提醒 咱们党员干部要为百姓办实事。”他的这个提 议很快得到采纳。

6 月28 日,大桥通车了,村民们敲起了锣 鼓,放起了鞭炮。村里老老少少纷纷跑来争睹 新桥。村民王凤花高兴地说:“这下我回娘家 太方便了,俺妈都可以帮我接小孩了。”

苍盛社区是石材产地,以前因为交通不 便造成运输成本较高,许多客户不愿光顾。现 在,“民心桥”架起来了,一条近一公里长的公 路也通车了,当地百姓的致富之路拓宽了。

“以后雨再大,俺们也不用 提心吊胆了”

2013 年7 月的一天,前穆疃村大雨瓢 泼。

“家里被水淹了,水都快到床上了!”接到 村民伏开玉老人的电话,正在宿舍里写工作 笔记的“第一书记”陈健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陈健拿起雨伞,骑上自行车就往村里 赶,路上又打电话给村两委干部,叫他们一 起去现场帮助解决问题。赶到伏开玉家时, 陈健的衣服已经湿透。因为先到达的村干部 帮着做了疏通,伏开玉家里积水已退去大 部,但是存水还能没过脚面。

前穆疃村位于山坡下,地势东高西低, 原先的排水沟年久失修,已经淤死。每年一 到汛期,沟里的污水就会溢出,混杂着牲畜 粪便、腐败草叶等倒灌进村民家里,首先遭 殃的是西头的住户。

在伏开玉家里,陈健一边抡着铁锹和村 干部一起继续疏通他家门口淤积的排水沟, 一边自责起来:为什么没有早发现这个问 题?他和村干部们又查看了其他几家受灾群 众,相似的场景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不能再让这种情况发生了!他们当即商 定:修一条新的排水渠,与河流相交。可资金 从哪来呢?为此,陈健专门向学校作了汇报, 学校研究后拨付了8 万元专项资金。

去年11 月,一条400 米双向高标准排水 渠建成了。竣工那天,伏开玉握着陈健的手 说:“这条排水渠排除了乡亲们的一块心病 呐,以后雨再大,俺们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我们的背后是青岛大学

“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的背后是青岛大 学,学校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回首一年 的驻村帮包工作,三位“第一书记”有一个共 同的深刻体会。

帮包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不仅是“第 一书记”的工作,也是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 从派出第一批“第一书记”开始,校党委对于 “第一书记”始终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2013 年,是我校“第一书记”三年帮包工作承 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 展,学校各方面对“第一书记”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更加深刻,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更加 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校党政领导多次到“第一书记”驻 村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在 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第一书记”的积极努力下, 一批扶贫项目逐步得到落实。一年的帮扶工 作,争取到各种资金总计约700 余万元。

去年5 月,学校出资35 万元,为玉山镇 西朱仓村、苍盛社区、前穆疃村三个行政村的 9 个自然村安装了400 余盏55 瓦节能灯。这 项惠民工程给夜晚的山村带来了光明,极大 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去年12 月,青岛大学援建的东寨子饮水井工程竣工并投 入使用,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问题。 学校还提供专项资金,在帮包村修建了800 米双向高标准排水渠。

在学校大力支持的同时,三位“第一书 记”还积极争取相关专项扶贫资金,争取到省 电力专项扶贫资金300 余万元改造了农村电 网;各村低保户家中的有线电视也免费安装 到位。为160 多户残疾人申请到“助残致富奔 小康”项目基金,每户获资金1000 元。

这一年,我校继续在帮包村开展文化扶 贫和医疗服务等活动。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 到驻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三位“第一书记”借机引导农民开展文化健身 娱乐活动,在村里组织了秧歌队、扇子舞队 等。附属医院、校医院、青岛市立医院的专家 分别赴帮包村进行义诊,免费发放了价值一 万余元的药品。

这一年,“玉山”成为越来越多青大师生 心中的一个牵挂。

我校继续开展“情暖玉山”结对帮扶活 动,捐赠了价值15 万元的教学、生活用品等。 2013 年9 月,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 动期间,全校35 名党员干部带着慰问金、慰 问品和全校师生的关爱,来到玉山镇“第一书 记”驻村,走访慰问了25 户困难家庭,并留下 信息联系卡。

目前,“抓党建,促脱贫”的接力棒已传递 到第三批“第一书记”刘清亮、张利、孙万超的 手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将继续耕耘在 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岛大学“第一书 记”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