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5-10-18 阅读:1
“去贵州扶贫,我去!”当电话那边传来我校人事处处长李军的问话“学校选拔你作为第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去贵州服务一年,你意向如何?”时,正在外地出差的李辅斌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再认真考虑一下吧,一小时后给我答复。”李军说。放下电话,李辅斌才感觉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自己带领的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还有许多工作放不下。
“贵州更需要我!我去!”经过认真考虑,李辅斌拿起了电话。
“孩子大了,家里没什么负担和顾虑,你就去吧!”妻子的鼓励更坚定了李辅斌的决心。
“我和贵州是很有缘分的!”谈到去贵州铜仁服务时,李辅斌相当兴奋,“读研究生时,我就去贵州实地考察过;四年前,又到贵州开会,我们几个人还议论说‘贵州旅游资源好,要是在这里搞好规划就好了!’这个愿望还真实现了!”
也许他与贵州的“缘分”不只因为到过那里,也不只因为他对贵州旅游业颇有研究并撰写了《试论〈徐霞客游记〉与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等论文。“我出生在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又在西安读的硕士和博士,我对西部很熟悉。”
他要回去,他要为回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为第一个去贵州扶贫的青大人,我代表的是青大的形象,也要为以后开个好头。”这是动力,也是压力。
“到贵州,我要先对铜仁及周遍地区做深入调查,再结合政府政策要求,以梵净山国家旅游自然保护区为龙头进行旅游规划,再结合少数民族习俗……”李辅斌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一切有关贵州旅游业的资料;学习了解旅游业各部门工作流程;东奔西跑为铜仁引入资金做策划……
“到贵州,我的角色也变了,要把资源变成经济,让老百姓获益。我有信心!”身未到贵州,心已提前到了贵州,智慧和情感也已经融入贵州!
他谢绝亲朋好友的饯行,电话里和朋友匆匆道别。
“一个能发挥才能的地方是最适合你的地方,知识分子实实在在做事是最大的幸福!”李辅斌平静地说。
面对壮美秀丽却贫穷落后的土地的热切呼唤,47岁的李辅斌博士,迈着坚定的步伐来了!他带着的不只是创业的激情,更有全新的观念、丰富的信息、睿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