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铭蔚 宋子涵 邴守香
来源:
编辑:刘毅 编审:宋佐东
日期:2018-09-17 阅读:1
“虚拟现实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你们看看能不能在这方面发展一下。”看过机械手套后,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师何春华对冯慧等学生提出了建议。改进之后的机械手套摇身变成VR数据手套,以《基于力反馈技术的VR数据手套》项目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凭借机械同步人手和VR两大特色一举夺得竞赛三等奖。
何春华是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曾担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14级的班主任,也是此次竞赛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
“你们这个作品前景一片光明。”在竞赛中,评委们和何春华说出了一样的话。这个吸引人眼球的VR数据手套运用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电路、嵌入式系统等专业知识。从着手设计到具体准备,这个数据手套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得以问世。
作品的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现机械同步人手功能:数据手套采集信息转换为数据,通过蓝牙传输到仿人手形态的五指机械手,然后同步人手动作;第二个阶段实现虚拟现实功能:用VR软件显示虚拟物质的人手,通过接收信号模仿人手动作。其中传感器的选型、焊接和设计,以及整套作品的芯片编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何春华作为指导教师主要把握大方向。“何老师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让作品更加完善。”冯慧说,何春华的指导,“使得数据手套功能不再单一,具有更多的实用性。”
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参加各种专业比赛的道路上,何春华以一颗培育学生的“匠心”一路走来。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第四届“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第五届“华为杯”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高校第五届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华为杯”竞赛上,何春华指导的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7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何春华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近几年来,何春华总是站在学生背后默默付出,用心指导着学生们完成一个个作品,斩获一个又一个奖项,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学生们获得的奖项比他的研究项目要多得多,但何春华却毫不在乎,依旧带着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光2017年的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就有55位学生参加。他骄傲地说:“如果平均算一下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比例,几乎就是百分之百。”
何春华鼓励学生们参加竞赛,但他也常提醒学生们“在做项目的同时不要放松学业,要全面发展”。他认为竞赛相当于课外实践,“要将实践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两者都要进步。”
对于想进学院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学生,何春华有两点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尊重师长。“从我们实验室出去的学生,一定要德才兼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15级的张林川说:“何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在大学里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品格优秀的人。”这些箴言也作为实验室的准则,一直挂在墙上。二是要有传承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何春华表示,做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付出。
在学生的眼中,何春华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每次上完课他总会先赶去实验室给学生们答疑,到比赛的关键时期,他甚至会在实验室待到晚上八九点,把那里当成第二个办公室。有时候即使下班回到家,他也会用QQ和微信与学生们交流。在张林川参加“华为杯”竞赛时,何春华常常帮着修改作品报告到深夜。张林川说:“即使夜里12点多把报告提交给何老师,他也会‘秒回’,还会很快给出建议。”在第十五届“挑战杯”的现场调试环节中,参赛作品突发故障,何春华深知学生们参赛的紧张,他一边让学生不要心急,一边蹲在地上,拿着工具和学生们一起排查问题,最后发现是手套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传感器出现故障。现场更换设备是来不及的,于是何春华情急之下把两根手指绑定到一起,并成一路信号,让比赛得以继续进行。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们很受触动,“能够成为何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15级的曹先帅说。
“何老师讲课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他经常以一些鲜活的实例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谈起何春华从不照本宣科、并且频频向学生提问的课堂,张林川举了个例子:“比如在讲串口波特率时,何老师介绍了跳频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我们从而对这个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何春华则表示:“理论是一种高度,学生必须掌握理论,而实践可以让学生的高度再升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要想真的做好一件事,就必须专心专一。”这是何春华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自己教书育人的原则,“对于所谓的‘匠心’,这就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