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5-12-07 阅读:1
记者近日获悉,我校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耿文通博士在2005年9月9日出版的美国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镍-硫系统中杂质偏聚引起的晶界弱化”的评论》的文章,就山口等科学家对硫原子在晶界处的偏聚引起镍基材料晶界脆化的研究提出新观点。他依据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得到的晶界处原子对结合能的结果认为:硫对晶界脆化的影响不仅与其在晶界处偏聚浓度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偏聚分布组态有关。这一观点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耿文通教授是我校“特聘教授人才工程”启动以来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今年3月由日本赴我校工作。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但标志着耿文通教授在学术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也是我校教师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首次发表文章。
耿文通教授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并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做博士后,并在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以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计算为手段,研究新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输运等性质,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的晶界脆性、金属表面几何与电子结构、稀磁半导体(氧化物)的磁性、金属纳米线的结构性质、分子器件的导电性等。近年来在Science、APL、PRB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第一作者19篇),均为SCI收录,论文被他人引用200余次。